异议
评论周刊曾经讨论过考研的事情,关于考研我有话说。
今年有好几个亲戚朋友家的子女都考了研。巧的是,他们考的都是自主招生的重点大学。可让他们失望的是,他们都没有上线,多的差几十分,少的也差几分,面试资格都没有。
当他们正在考虑:是再奋斗一年来年再考、亦或是到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去找工作时,喜讯又传来了。数天前,考研的国家统一分数线有了调整,说是调整,实际上是大降。比如说哲学,一些自主招生的学校低则320分,高则340分,而国家线直降至280分。
这一降,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有了调剂的机会,而且有的调剂学校还不赖,都是名列211工程的了。很快,他们都有了中意的学校,接洽得也差不多,只待面试分数一出等交钱上学了。
一个月时间内,他们由悲变喜,免去了找工作给自己造成的巨大压力。这可以理解,从个体来讲,可以继续深造,肯定是好事,给了自己一个充实求知的机会。
但是如果从大的背景来看,考研如此“开闸放水”,未见得是好事。考研分数线一下子直降几十分,就像水库猛然开闸一样,这水以后流向何处,会否留下后患,显然值得忧虑。
众所周知,今年研究生 招生计划大幅增容,其中新增的5万专业研究生专门就是面对应届生的。可以说,考研分数降下调,也就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生源,尽量保证应届生都能继续读书。
今年全国已有610万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去年100万毕业生尚未就业,在如此背景下,研究生扩招、降分数线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举只不过是为了暂缓部分就业压力。
如果年复一年地扩招,将来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其一,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教育支出至少要多出三年;其二,增加企业招聘成本,招来的人全是研究生,企业固然要面子,估计薪水不能少给;其三,显而易见,学力会产生贬值。
教育程度是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在于有多少研究生,而是教育人才的结构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