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2014年研究生招生报名须知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
推免生须在10月31日前凭推荐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放的校验码在研招网上填写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2、报考点选择。
(1)考生原则上选择就读高校或工作、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2)以下考生网上报名必须选择东华大学报考点(代码3110),同时通过东华大学校园注册通(网址:http://epay.dhu.edu.cn/p/)网银支付报考费,并在东华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参加考试:a.报考东华大学且在上海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b. 所有报考我校美术学、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艺术硕士(MFA)、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的考生;c.参加单独命题考试的考生;d.东华大学推荐免试生和东华大学拟接收的上海市高校的推荐免试生(详见《东华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点(3110)考点公告》)。
(3)报考东华大学且在上海地区以外参加考试的考生,网上报名时必须选择当地高校或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考点,且在当地高校或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参加考试。
3、考生按报名网站的提示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正确填写报考专业和考试科目。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代码请访问“2014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http://yjszs.dhu.edu.cn/zsjz/ss/2014/list.htm)。报考设计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硕士、翻译硕士的考生必须按研究方向报名,报考后不得改变研究方向。
4、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网上报名时,考试方式选择“单独考试”,考试科目选报考专业的统考科目,学校在编制准考证时统一进行考试科目代码修改。
5、推荐免试生报考注意事项(http://yjszs.dhu.edu.cn/download/ss/tjms.doc)。
6、考生应牢记自己的报名号,现场办理确认信息时需提供本人的报名号。
7、备用信息填写:凡选择东华大学报考点(代码3110),请在“备用信息”栏严格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拟选择的初试考场所在校区,如“延安路校区”或“松江校区”。
下列考生必须填写“延安路校区”:
a. 所有报考我校美术学、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艺术硕士(MFA)、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的考生;b.参加单独命题考试的考生。
非东华大学考点的考生不必填写“备用信息”,或者按照当地高校或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报考点的规定填写。
二、现场信息确认
1、时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具体安排见各报考点的公告。
2、考生(含推免生)携带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下同)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名信息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未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的,原则上不予现场确认。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并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其他事项
1、考生网报必须凭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4、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在校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
6、全日制专升本应届毕业生、同等学历及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报考注意事项(http://yjszs.dhu.edu.cn/download/ss/tdxlsmjh.doc)。
7、请随时关注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jszs.dhu.edu.cn)最新公告。
温馨提示: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华美术高考网www.mshao.com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