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的高考成绩。考生的分数是录取的最关键的因素。考生选择学校,要在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的一类学校进行选择。对于分数在重点线以上的考生,如果在省(市、自治区)内名列前茅,或者超出当地重点线100分以上,那么就可以考虑报考一流名校;如果成绩 比较优秀,超出当地重点线几十分以上,可以考虑报考其他的名牌重点大学;如果分数超出当地重点线不多或者刚刚达到重点线,可以报考比较冷门的重点大学。对于分数没有达到重点线或者没有达到本科线的考生,主要是填报好第二批录取或专科高职院校。填报的原则和第一批的差不多。上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报考的同时,还要注意填报好下一批次的志愿,这样才能够做到“双保险”。
(2)学校的招生计划。中央部委直属的重点大学,一般是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投放的招生计划也不一样。有的学校投放计划比较均衡,主要依据当地考生的数量和往年生源情况投放计划。有的学校有历史上形成的生源重点地区,不太考虑考生的数量。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那就是不管哪一类的高校,在高校所在地投放的计划一般都要比其他地区多,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因此,报考本地区的学校或者在本地区招生计划较多的学校,录取分数一般会低一些。
(3)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讲,一个大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上以及广大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都是比较稳定的。大多数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是比较稳定的。参考学校录取分数线,一要结合学校的历年招生计划,二要结合本地历年的重点线和本科线,三要注意考虑“大小年”的因素。
(4)地域因素: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高校云集,且不少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当然是广大学子向往的地方。但是,这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着实也令人望而生畏。因此,若非拔尖的学生,报考京、沪名校一定要慎重。同样的分数,如果避开京、沪等热点地区,可以上重点大学;如果报考京、沪地区高校,也许只能上一个普通学校。因此,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在填报志愿时注意考虑地域因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