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庆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了市里的高中上学。她的家在一个镇上,父亲是一名兽医,母亲是小学老师。小学时,她上了一年美术兴趣班,高二打定主意考美术。
2007年8月暑假,宋小庆到四川美院附近的画室学画。开始那段时间,画室只有她一个学生,老师教得也很好,这让她进步神速。进入画室的第1次考试,她的成绩排在第26名,第2次月考,就排到了11名。她也是画室里“结构”最好的学生,以至于后来的同学都羡慕不已,向她请教如何才能画那么好。
她所在的画室共有80多个学生。她选择这个画室的原因,是听画室在招生宣传里说,可以保送学画的学生上美院,后来才知道被芢-了。临考前最紧张的时候,画室的负责老师已不再来上课了,这对画室里许多同学的考试发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说起这事,宋小庆很郁闷。
宋小庆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她曾经有一个哥哥,不幸去世后,她就成了父母的全部。家庭环境不错,也没有太多的压力,宋小庆的生活过得很悠闲。她考取大学的愿望里,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以此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厚爱:“考不上大学,对不起妈妈。妈妈那么喜欢自己,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
和文化考试相比,宋小庆认为“艺考”更容易些。她举例说,比如美术,只要你努力,多画,肯定就可以靠训练达到目标,而文化课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不管你再怎么努力,都找不到答案。
学习美术最吸引宋小庆的地方,是可以到处去写生。如果去的是风景区,那就更好,完全就是一次免费旅游。集训学习时,她所在的画室去市郊的一处风景区写过一次生,开始激情澎湃的一群人,一到了那里,基本就没一个画画的了,大玩特玩。这样的生活,宋小庆觉得“太有意思了”。
在画室上课的那段时间,正值电视剧《血色湘西》热播,她一下就被剧里的土家吊脚楼和漂亮的湘西风景吸引了,梦想去那里写生。正好画室里有一个云南来的同学,家里住的就是那样的楼,宋小庆兴奋地和他约好,高考后去云南找他,就住在他家的吊脚楼里。
宋小庆说,她喜欢休闲的生活方式,最大的想法就是能赚很多钱,能轻松地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就像妈妈经常对自己说的一样,作为一个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让自己过得太辛苦、太累。
在她的想象里,大学应该是很自由、很好玩的地方。虽然选择了成为“美术考生”,宋小庆最不敢想象的,还是自己能够考上四川美院。
·声音· 美术高考:“艺术投机”还是“大学捷径”?
“美术高考”作为“艺考”的一类,因为对文化成绩要求不高,已被越来越多成绩不好的高中生,视为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面对不断增加的“美术高考生”群体,争议也日益激烈。
就这一问题,《课堂内外》高中版的记者,采访了毕业于四川美院,现在从事美术考前培训的专业人士。
一种观点认为,大量并不具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仅仅只是为了考上大学,而选择学习美术,导致了美术学院生源质量严重下降,这并不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
陈老师说,目前持续升温的“美术高考”,实际上暴露出了我国艺术教育中的很多弊病,更适合“美术高考生”的,是职业教育类的艺术,而不是美术学院。
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艺术本来就不该高高在上,美术也同样如此,而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已到了“艺术平民化”的时候。
应邀在朋友的画室里帮忙授课的李老师,是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他说:“现在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很旺盛,从大量装饰、设计类人才的走俏,就可以看出来。美术高考也确实为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了一条大学之路,让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来学习艺术,了解艺术。艺术的平民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对所有“美术高考生”来说,无论哪一种目的,其实他们也走得并不轻松。在看似“捷径”的背后,面对的是两次高考的压力,每天上千根线条的枯燥重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也只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大学梦。而梦,是所有的艺术都不可缺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