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科学合理地选报专业志愿。李蓉军介绍说,考生报考的专业志愿是高校录取的依据,因此在选择专业志愿时应当认真、慎重。首先对该专业的学科内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在国内同专业中的地位、有无博士和硕士点以及就业情况等有所了解;其次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来选报。若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是属“热门”专业,第二、三专业志愿应选择“非热门”专业,一般来说,最后一个专业都应该选择如果高考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可以“保底”的专业,这样的志愿从考分要求上由高到低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对考生的录取有利。李蓉军还特别强调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是否服从调配”的填写,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者,计算机均作为“不服从调配”处理。
第三,要理智对待“冷门热门”、“大年小年”。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通讯、经济、法律、新闻等专业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对学科认识的改变,一些基础学科,如物理、数学、历史、中文等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但是,在填报专业时,切忌一味求热,而要结合考生的学科特长、专业爱好、学习兴趣以及考生自身的条件、性格等诸方面来考虑,否则,学生进校后,学非所愿,缺乏动力,勉强就读,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从报考成功的角度看,如果考生特别爱好某个专业,而所考的分数又上不了好学校的这个专业,这时就要考虑稍差一点的学校;如果是特别向往某个院校,在专业选择时就要做出一定让步。
所谓“大年小年”,是指每所高校录取分数可能一年高一年低。对此,一些专家指出,报考志愿时可以参考利用“大小年”,但“大小年”现象只能视做是一种人为造成的现象,并不绝对。所以,有实力的人可以赌一把,但没实力的人则不建议依赖于该现象。
第四,对于家庭经济不富裕或是困难的考生,所报考院校的助学条件,包括收费标准,奖、贷学金发放办法,勤工助学措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