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培养
1.基本思维程序:
审题→确定模型→两个守恒定律→两个定理→牛顿定律+运动学规律
审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是读懂试题,确定知识范围,无论你的学习基础好坏,都要重视读题训练.读懂试题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整地理解题意,弄清物理过程,养成画草图表示物理过程的良好习惯,充分挖掘题中信息,确定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这是审题的基本要求;第二步是明确出题意图,这是审题的最高境界.如果你能深入出题人的内心,明白试题的用意和试题的考点,就没有什么试题能够难得住你了.
确定模型能帮助你快速选定解题方法,包括选择研究对象(是整体还是隔离出一部分)、明确物理过程、确定题型等,力学中常见试题模型有很多,如运动模型(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运动)、传送带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人船模型、天体运动模型、单摆模型等.许多时候解题不顺就是因为你没有判断题型就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解题,结果事倍功半,或者是题型判断失误而思路误入歧途.因此分析题型就是提高解题效率所必需.但我们也反对经验主义,千万不能由读题直接联想到你所熟悉的试题模型后,就简单地套用解题方法.试题模型一定是在认真审题的基本上才能正确确定的,并比较各题之间有哪些细微的差异,往往就是就"细微"、几个关键字使陈旧试题焕然一新.
对物体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优先使用两个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首先得寻求"守恒量",也就是判断在此物理过程中系统哪些物理量(如动能、机械能、动量等)是守恒的,判断的依据是守恒条件.由于守恒定律不涉及问题的中间过程,可以从初始状态直接到终了状态,列出全过程方程,解题方便,因此很多复杂问题用守恒定律解时显得简单明了.
两个守恒定律对应两个定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当守恒定律不成立或者有一个不成立,或者问题涉及到系统内物体的相互作用时,我们就会选用两个定理来解题.动量定理既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系统.中学物理中的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单个物体,对系统则需要修正,比如在子弹打木块问题模型中,系统内力是滑动摩擦力,若外力不做功,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为d(d<L,L为木块厚度),则系统动能定理为-fd=12(m+M)v2-12mv20,式中v为子弹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中学物理中除这个修正式经常使用外,其他情况不用考虑.
如果问题涉及物体的运动性质判断,求解加速度以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则"牛顿定律+运动规律"是最直接的方法.
2.力学三把"金钥匙"--解题途径:
牛顿定律+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被称为力学解题的三把"金钥匙",选用时注意它们的适用情景:
动量守恒定律P′=P: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系统;动量定理Ft=mv′-mv:力的时间积累效应.
机械能守恒定律E2=E1:能量系统;动能定理Fs=12mv22-12mv21: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牛顿定律F=ma:瞬时效果.
力 F=ma→vt=v0+ats=v0t+12at2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功和能s→Fs=12mv22-12mv21→E2=E1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冲量和动量t→Ft=mv′-mv→P′=P
图3?5 "金钥匙"
怎样选用解题途径,一切要视具体问题来定.有时需同时用之,有时可分别用之.这就需要通过解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深刻领会,灵活运用.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列举实际例题示范,旨在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框架,复习时可以对照这个框架,去充实内容,体会学习方法,训练解题能力.
二、热学部分
热学有两大部分,分子动理论和气体性质.热学部分概念多,且全部内容属于Ⅰ级要求,高考理综对这部分的命题每卷1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要求虽然不深,但很全面,命题热点多集中在分子动理论、估算分子大小和数目、热力学第一定律,题型多为选择题,命题特点多为本章内容的单独命题,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图3?6 热学
1.对于分子动理论,如果清楚每条理论的实验基础,那么书上的各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注意对分子大小的估算,在分子数量、质量和大小的估算中,有较高的思维和运算能力要求,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动能、势能的变化、物体的内能是考查的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本部分的核心考点,考生要引起关注.
2.对于气体性质,实质是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四个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温度T和内能U)与两个过程量(外界对气体做功W和吸、放热Q)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外界对气体做功W与气体所吸热量Q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增量ΔU.其次,气体体积V与做功W有关系,若气体体积V增加,气体必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T与内能U有关,若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必增大,而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势能不变,所以其体内能U必增大.这6个物理量的关系清楚了,热学本身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热学和力学的综合问题,以力学为基础,将气体压力F用气体压强p和受力面积S表示,即,F=pS.
三、电磁学部分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是高考命题的第二大内容,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个版块.各版块间相互联系,如图3?7所示.你务必细心研究这个结构图,能完全读懂它,就说明电磁学内容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1.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与物质的作用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只有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推而广之,势能力(与势能相关的力,如重力、分子力、电场力等)做功,势能减少,势能力做了多少功,势能就减少多少,如图3?8所示.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地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与物质的作用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静电屏蔽.前者是力、电综合命题的一个热点,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从产生加速度和做功两个主要方面来展开思路,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注意电子束类的连续电荷流问题,要密切关注如电容式传感器、示波管原理、直线加速器等跟生产技术、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关联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情景综合问题的命题素材.对于后者是新增内容,要求为Ⅰ级,不要去搞已经删除的复杂的静电平衡问题,只要掌握两种屏蔽: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就行了.
2.恒定电流部分是电路以及电路规律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多,其中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在近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有相关的试题,同直线运动一样,这部分独立命题不多,主要是考查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与电场综合的含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与电磁感应综合的电路中能量转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今后的命题趋向,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在纯电阻电路中)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3.电与磁的核心考点有三点: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磁生电和电磁生力是力、电综合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热点.复习时注意掌握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法则)、磁生电(电磁感应: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以及电磁生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的作用:左手定则)三个定则的使用,掌握磁感应强度B、导体L和安培力F或磁感应强度B、带电粒子运动速度v和洛伦兹力F三个物理量方向的"三垂直"关系和大小关系,并与力学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运动力、能建立解题思路,明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三个确定(圆心O、半径r和转过的圆心角ф=ωt)和对称关系,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对于楞次定律,要灵活运用"结果阻碍原因",包括三种情形: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相对运动和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关系变化是互动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4.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并多以综合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运动状态常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处理此类问题,要注意分析粒子的受力图景、运动图景和能量图景,依据受力和初始条件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它的能量变化.近年来,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复习中应当有的放矢,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型的习题,要注意归类分析,各个击破.例如速度选择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α磁谱仪、霍尔效应等.综合解题思路如图3?9所示.
5.电磁感应是力、电综合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解析为以下几个方面.如图3?10所示.
(1)电磁感应与路和场,近几年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一般规律、自感(线圈)的"阻碍"作用等等.解决这类问题时,更多的应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入手进行分析,尤其是楞次定律的应用更要加以重视和加深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日常生活中的电气设备、控制器件越来越多,与电磁感应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及时关注.
(2)电磁感应与力和冲量,近几年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感应电流所受安培力的理解与计算,解这类问题时,应先分析回路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再分析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结合对整个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从解题思路来讲,这类问题多属于基本题型,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认真计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对安培力的冲量的应用,由于Ft=BILt,而It=q,所以Ft=BLq,由此把冲量与电量直接联系起来了,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It=q是电流的时间积累效果,包含了微元叠加(积分)的思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该重视.注意与电量相关的计算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要用平均值.
(3)电磁感应与功和能,近几年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安培力的功、功率,导体的动能变化等知识,查看考生在新情景中运用"动能定理"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功、能关系的理解.交变电流中与能量相关的计算要用有效值.
6.交流电的考查热点有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图象、表达式、有效值和最大值、变压器原理和远距离输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四、光学部分
几何光学的命题,重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热点之一: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 如:光纤通信、猫眼、海市蜃楼等,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热点之二:平面镜成像,可能与动态成像、几何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热点之三:全反射的判断、折射率的计算,物理单科可能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理综一般为选择题.
波动光学的命题,重在基本实验、基本规律的考查.热点之一:与现代科技密切联系的问题,如:精密测量、增透膜等;热点之二:基本实验图样的特点,如:干涉图样、泊松亮斑、偏振现象等;热点之三:基本规律的考查,如:干涉、衍射、偏振的条件,光电效应的规律等.
五、原子物理学部分
原子物理的命题,要求较低但历届高考命题均涉及,"回归课本""不回避陈题"是本单元的特点.热点之一:对玻尔理论的考查,常以氢原子为例,考查学生对定态假设、跃迁假设的理解能力及推理能力等;热点之二:核反应方程,常考点是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等;热点之三:核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的命题在计算题中频频出现,重点是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处理问题.
六、实验部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能反映出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在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整体难度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但对实验思想的考查却进一步加强,实验题的难度逐年增加.其命题形式灵活,考查角度多变,设问方式新颖.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
2.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中,常需要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测量仪器
力学
长度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时间秒表(停表)、打点计时器
质量天平
电学
电阻(粗测)欧姆表、电阻箱
电流电流表
电压电压表
3.读数方法
用各种测量仪器测量有关物理量,读数时首先要弄清测量仪器的精度.以螺旋测微器为例:精度为0.550 mm=0.01 mm,其读数方法是:读数=固定刻度数(含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数(含估读刻度数)×精度.
4.设计型实验考查能力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不仅延伸到演示实验中,而且出现了设计型实验.关于试验能力提出了"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更明确地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为五个能力考查目标中的一个目标.
设计型实验具有很好的测试效果.全国的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在逐步转向设计型的实验,它必将是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给出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进行考查的,而且都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
解决设计型实验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原理,它是进行实验设计的根本依据和起点,它决定应当测量那些物理量、如何安排实验步骤、如何处理数据等.实验原理的确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回顾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寻找能够迁移应用的实验原理,或者回顾物理原理,寻找有关的物理规律,设法创设相关的物理情景,并根据已掌握的基本仪器核对是否能够测出必须测定的物理量.因此,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物理原理是解答设计型实验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