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办主任谈志愿系列(六)
--东北大学招办主任 李海雄
在每年的高考录取中,总有一部分成绩超过相应批次省控线的考生不能被录取。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对此不能理解,甚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解。
事实上,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政策条件下,“上线落榜”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考生和家长应当正确认识“上线落榜”现象,并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理性选择、慎重应对,从而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下面笔者就“上线落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招生录取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相应的规避措施,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上线落榜”现象不可避免的原因
1.批次省控线划定政策产生“余富”考生
高考录取是分批进行的,每一批次都要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而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区市)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各院校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确定的。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由省(区市)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确定以后,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数一定多于实际招生计划的录取数。这样一来,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的“余富”考生,或者落榜,或者降低院校批次被录取。这就是由于政策性原因导致的“落榜”。
有些家长不禁会问:按照1:1 划线,不就可以让每个批次上线的考生都被录取了吗?其实不然,如果按1:1 划线,高校和考生就都没有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最终还是会有学生挑不上学校,同时又有学校录不满。因此,各批次线上考生数必须大于各批次招生总计划数,上线落榜不可避免,每个批次总会有考生落选。
2.院校投档比例高于实际招生计划数
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录取过程中,除少数院校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考生按1:1投档外,大多数院校要求向其投档人数要多于其招生计划数,投档人数一般为招生计划数的110%~120%。考生上学校调档线后被投档,但多出招生计划数的部分考生会因招生计划限制被高校退档,考生如果后续志愿填报不当,就有可能落选。
3.考生志愿填报不当
考生填报志愿不当是导致上线落榜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志愿填报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省(区市)的考生第一志愿非常重要,各志愿间还要形成梯度,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志愿的命中率。可能有少量考生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第一志愿选报过高,各志愿间又没有拉开档次,其结果往往是因分数偏低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又因第二志愿及以下志愿院校录取满额而未被录取,最后落榜。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省(区市)的考生可填报多个并列院校,均作为第一志愿。这一措施旨在提高考生的院校志愿命中率的同时也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考生志愿填报的几所大学也处于同一梯队而没有梯度,也容易导致考生的几所院校都无法被投档而直接落到公开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2)志愿集中扎堆
志愿扎堆现象多出现于高分考生。这部分考生由于考分较高,一般比较自信,担心报的志愿低会吃亏,因此倾向于锁定好大学和热门专业。有的考生甚至只报省内院校,或者只报北京、上海一带的名牌院校,结果造成扎堆报考的院校调档线比预估的高,致使分数即使很高的考生也达不到院校调档线,没有机会参与调档而落选。
(3)志愿填报过少
高考志愿中,考生在每个批次都可以填报好几所院校,而每个院校又可报四个以上的专业。而有的考生只报一所或两所院校的志愿或填报某所院校时只填报一个专业,专业志愿也没有填满,大有非此不去之势。这种情况下,如果考分较高还有可能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高,则完全有可能落选,导致最后落榜,这样的例子在录取工作中并不少见。
(4)不服从专业调剂
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有的考生不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志愿,在录取过程中,虽然考生超过了院校的调档线,但由于考生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导致不能被录取。
4.相关科目成绩过低
考生高考总成绩达到了院校调档线,但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没有达到学校对考生所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要求,学校不予录取。例如,某考生高考总分超过某所重点大学调档分数线20多分,可是比她分低的考生已经被录取了,她却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考生报的是英语专业,而其英语成绩只有76分。虽然总分高,可是学校以单科分数低的理由将其退档。
5. 体检不合格或专业受限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是多数高校的录取原则,特别是热门院校。所以,同等条件下,可能会考查考生各方面能力,首要的就是身体条件。考生的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专业的要求,高校不予录取。有的考生因身体条件报考专业受限,事先又没有仔细查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盲目选报了一些受限院校和专业,最后因身体原因而被淘汰。
6.其他原因
由于专业性质和将来从事的工作要求,有的院校(专业)对考生的性别、外语语种、相貌、仪态也有要求,如军事、海关、公安、安全、表演等专业。此外,考生档案内容不全或不真实,也可能造成落选。
二、对考生规避“上线落榜”的建议
从以上造成“上线落榜”的原因来看,政策环境、高考分数、院校要求和体检结果等是考生和家长所不能改变的外部客观条件,而志愿填报却是考生和家长可以实实在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主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志愿填报的正确等于给高考加分,填报不当等于给高考减分。因此,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正确、合理的志愿填报来理性规避“上线落榜”现象的发生。
1.准确定位
不管是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还是考后知分、知线填报志愿,录取的主要依据还是高考分数。所以,考生需要在认清自己的个人志向、兴趣、能力、性格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自己的高考成绩以及自己在全省排名情况,才能依据往年你所在位次的录取情况,分析自己该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当然了,这里讲的依据不是别人填啥你填啥,而是根据往年你所在位次考生被录取的学校,确定你今年填报院校的档次。
2.多渠道了解院校信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考生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要详细了解自己想要填报的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原则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等情况。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高校的招生网站、《招生章程》或直接向高校咨询获得。录取原则都会详细写在各学校的《招生章程》中,考生务必仔细阅读。
3.理性填报志愿
(1)报考志愿前,有必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适合别人的专业不一定就适合自己。如果缺乏理智的分析,脱离自己的实际,舍弃自己的优势所在,盲目追求热门,容易导致志愿扎堆而落榜。
(2)要结合自身条件和高考成绩在选择院校时冷热门兼顾,设置合理的梯度,保证档案能够正常出档。
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考生而言,在了解了以往你所在位次的考生的录取信息后,还要注意志愿间拉开梯度。虽然,平行志愿中的几个院校都是第一志愿,但投档时也是按照顺序来依次检索考生志愿的。如果几个志愿间没有梯度,就可能造成档案都投不出去而直接落到征集志愿或者下个批次的后果。一般来说,平行志愿讲究根据“冲、稳、保”的原则来拉开志愿间的梯度,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求学地域倾向,有效填报各个志愿。A志愿可以冲击往年录取位次略高于你所在位次的高校,B志愿可以选择往年录取位次与你位次匹配的院校,而C志愿可以选择往年录取位次低于你所在位次的院校。按照这个原则来填报志愿,则可能有效避免由于志愿无梯度而导致落选。
对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考生而言,第一志愿尤为重要。因为通常来说,院校对录取二志愿的考生都有一些附加条件,而如果考生不能达到这些院校的要求的话,就可能不被二志愿院校录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考生填报的二志愿院校在第一志愿就已经录取满额的话,也不会再录二志愿的考生了。上述两种原因容易导致二志愿考生录取率较低。因此,考生要特别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考生在选定学校后,要仔细查阅学校往年在其所在地的录取线,并且将院校录取线与当年相应批次省控线进行比较。一般来说,如果考生的预估高考分差(高考分数--相应批次省控线)或者实际高考分差连续几年都高于院校的录取分差(院校录取线--相应批次省控线),那么把这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是比较有把握的。选择第二志愿时,一定要选择曾经录取过二志愿的学校,并且往年录取分数比选定的第一志愿院校录取分数低的院校。只有这样,填报的志愿才比较稳妥。
(3)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考生不要轻易放弃 “服从专业调剂”。为减少考生填报志愿风险和高分考生落榜率,今年全国有16省(区市)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这在提高考生的院校志愿命中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考生填报专业的难度。由于“平行志愿”的设置,高校生源分数更为集中。原来录取考生的分数差距可以相差上百分,现在可能只有10多分的差距,热门专业的分差可能缩小到1至2分,甚至出现“无分差”的情况。因此,考生一定要谨慎决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不要轻易填写“不服从”,否则即使考生达到了某高校投档分数线,仍可能因为分数达不到专业志愿的要求而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