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海归艺术家走上教育路
展现国际视野 引进国际资源
海归助推艺术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逐
回国后李天翔(前右)创办了北京市国际舞蹈艺术学校,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快乐地舞蹈。
除了专业课程,李天翔还特别注重对学生们文化知识的培养。教室墙上绘的大树,代表着李天翔对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的殷殷期盼之情。郑佟乐摄
马晓晖(左)想将二胡这种传统乐器展示给世界,并通过二胡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张乃杰摄
海归艺术家 走上教育之路
今年3月,一条新闻出现在许多媒体的显著位置:李天翔获得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颁发的“年度人物奖”。他是该协会一百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人。李天翔在1987年获得了中国人在国际标准舞比赛中的第一个奖项,也是我国考取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高级院士的第一人。回国后他选择民办教育作为自己艺术之路的延续,创办了北京市国际舞蹈艺术学校。
“小时候,我练舞的条件很差。当时练习的房间不大,而且四面都透风。那时我就想,要是有一个大练功房该有多好。”李天翔回忆道。现在他的学校是按他的愿望建起来的——宽敞的练功房、明亮的教室、绿树成荫的校园。在这10年来,他培养学生近十万,其中很多人已成为国内体育舞蹈领域的教学和表演骨干。
同样是致力于艺术教育,民乐演奏家马晓晖先后在国内外几十所知名高校讲学授课,并担任西南交大人文学院的客座教授。作为一位国际性的中国民乐演奏家,马晓晖十余年来与国内外几十个世界知名乐团合作举办了五百余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巡演遍及了欧、美、亚、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她曾与钢琴家郎朗、李云迪一同作为中国演奏家代表在德国“巴特基辛根节”上同台演出,并在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的电影音乐《卧虎藏龙》中担任二胡独奏。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她于2003年9月作为交流学者赴美国圣母大学、密西根大学深造音乐作曲、音乐教育心理学及演奏心理学。
马晓晖授课的内容通常从手中的二胡出发,推广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最后上升到人文和哲学。来听她授课的学生,除了学习西洋乐器的,还有很多建筑、社会学以及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生。她说,“我认为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和身体机能都会得到激发。音乐教育能带给人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刚开始学习音乐时,我的老师就要求我做到心、手、脑、眼高度统一,同时还要努力呈现出美。”
另一个海归艺术家的代表——独立艺术家徐冰在2008年由教育部任命,被聘任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90年,徐冰应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赴美进行访学,后一直旅居纽约从事艺术创作。之所以接受美术学院的任命,是因为他非常看好未来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国思维和文化里蕴含了很多极有价值的元素。”1987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徐冰曾留校任教10年。“我很喜欢和学生交流,从中可以获得不少思维上的启发。”
作为副院长,徐冰分管的工作是学校的艺术交流、艺术创作和科研。这些学术性的工作正是徐冰擅长的。旅居美国18年,他在与西方学术界的大量接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他在艺术创作和学术上更具有国际视野。近年来,他在世界各地高校和艺术机构做了上百场讲演,平均每年二三十场展览。这些对国内的艺术教育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探索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