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现象:付出辛酸汗水 走进心中的“神话”
“艺术生”——提起这个词,总让人想起那些穿着光鲜亮丽、怀揣明星梦的漂亮女孩子。每年的艺术考试,动辄几千人的报名人数也让“艺术生”这个群体经受世人或褒或贬的看法。
走近这个群体,却发现,这帮怀揣梦想期望破茧的孩子,要经受多少阵痛,付出多少辛酸与泪水,才能真正化作蝴蝶。
武汉艺考现场,一位考生在进行才艺表演
大四学生重返高考“我不仅是个文艺男青年”
2008年,本应要大学毕业的丁奎,做出一个让家人和朋友都难以理解的决定:重新参加高考,并且是考艺术类。
丁奎当时在山东一所高校学习生物工程专业,“当初报考这个专业时就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大学四年一直都觉得很痛苦。”丁奎说,自己喜欢“混迹”社交场合,性格也比较活泼开朗,每天淹没在数据资料和计算公式中本来就是一种折磨。在大四要毕业时,他决定,重新高考,并且要选择自己最钟爱的戏剧文学。
“在决定告诉家人我的想法之前,我纠结了很久。”丁奎说,当初报考学习理科本来就是父母的一致决定,现在自己都要大学毕业了,突然要重新高考,并且还是“艺术类”,对于家人无异于晴天霹雷。但丁奎还是觉得,对于自己的爱好,还是不应轻言放弃。
经过无数次的“论战”后,丁奎重新回到了高中课堂。“当时我已经24岁了,周围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有时他们怪异的目光也会让人很不舒服。”
这些还不是最艰难的,马上,丁奎开始了辗转各地参加艺考的日子。“经常是早上在北京,中午在青岛,晚上又在北京。”丁奎说,短短18天里,他必须奔走完全国各地所有想要报考的院校。频繁的考试、不断的奔波,十几天里光是路费就花了5000多元。
而在2008年,山东一个省份,艺考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17万,跟当时吉林省的高考人数不相上下。“我去浙江传媒学院的济南考点参加面试。和我一起考试的前后总共有1000多人,山东师范大学的美术专业只招50人,而最后居然去了16000名考生。”丁奎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命运也没有辜负丁奎的付出。等到当年7月份放榜的时候,丁奎凭借出色的成绩顺利考入浙江传媒学院戏剧文学专业。当时他所在的高中文科班共90人,只有10人顺利考上本科,“艺术生”丁奎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人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性格。如果一个人想要做大事,那么一定要让自己树立起充足的信心,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毫不动摇。那件事之后我思考了很久,但我发现对艺术的热爱无法泯灭,我将来这辈子笃定就是献给艺术了。我不喜欢半途而废,我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力去做,坚持下来。”丁奎的想法在这一刻显得异常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