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天价培训班滋生的土壤固然与学生追捧、高校腐败有关系,但造成此种乱象更与考研培训班市场混乱有关系。培训班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有自身的行业自律,不能只成为纯粹的商业机构。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其监管力度,不能对其报有“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态度,使其身上多写书卷气,少些世俗味。
有考研培训机构在其官方网站上打出“保过”宣传,开出10多万元乃至20多万元的高价。记者经过暗访发现,这些高价背后的承诺是,如果考生通过初试就能够一劳永逸,由机构动用“资源”和“关系”,能“百分百保证”通过院校的复试。甚至有机构表示,可以直接向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要名额”。对于考研机构的这些说法,相关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坚决否认。(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有过考研经历的人都会承认,考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成为名校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如今有一些考研培训机构在其官网上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报其天价封闭培训班,就可一劳永逸,不用担心上不了名校,因为其拥有所谓的“资源”和“关系”。这些培训机构的底气真可谓是霸气侧漏,叫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名教师,不得不对这样的怪像深深忧虑。
首先,研究生入学考试本是精英的选拔考试,按理说应该是极其严肃和正规的,然而在现实中,考研却存在一些“潜规测”,这些潜规则把考研变成了应试能力和人脉关系的比拼。学生为了提高考研的命中率,往往把目光瞄准在押题准确、有良好人脉关系的培训班上。即使那些所谓的培训班要价不菲,学生们也是趋之如骛,这说明在唯学历的大环境,研究生学历被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学生们也急功近利,随波逐流,企图走捷径而不是踏实做学问来提高自己。这已经严重背离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衷。
其次,天价培训班的业绩表明,确实有通过天价培训班的运作脱颖而出的“榜样”,这也就证明高校在研究生招录问题也不是一推六二五就能说得过去的。因为高校在研究生的专业测试中有自主命题权和面试终决权,这就使高校享有自由裁定权。一旦这种权力被权力和金钱所俘虏,就会导致暗箱造作,甚至这种操作以导师的间接提醒或暧昧暗示等隐秘方式进行。再说,高校中也不是净土,也存在权钱交易。在这种交易下,天价培训班的学员占有更多的考试资源,造成了考试的不公,使许多真正立志于研究做学问的的人被挡在了门外,还谈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是天方夜谭。
最后,从天价培训班工作人员言之凿凿的话语中,我们读出了此中的微妙之处。原来天价培训班的牛气在于控制了招录的关键环节,在于能和在招录中“说得上话的人”暗中往来,在于其和高校结成了某种利益联盟。虽说这话可能言过其实,有涉嫌营销之嫌,但不得不说,天价培训班的能量确实不小,要不然也不至于收费如此高昂却挡不住考研者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