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冲刺世界一流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董洪亮)中国大学在世界的声誉和影响越来越大。8月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课题组的一项半浮栅晶体管研发成果引起了世界关注(消息见本报8月10日第一版),因为它有望让电子芯片的性能实现突破性提升。
日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分别传来喜讯。《自然-通讯》杂志报道了北京大学李新征、王恩哥等在氢相图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魏飞带领的化工系与微纳米力学中心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长的、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上,并被美国纳米技术与科学网邀请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报道。
近年来,中国高校对科研方面持续的投入,逐渐结出了硕果。中国高校的科研水平持续提高,不断有新的高校出现在世界大学排名的榜单之中。
学术实力逐年增强
近年来,我国坚持“重点建设、带动全局”的方针,加快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走出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成功之路。我国已有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一批高水平大学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刺的基础和实力。根据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13年我国已有13所学校的91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英国的THE-QS世界大学排名中,我国有7所大学进入前200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我国大学在学术研究上进入世界500强学校的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只有8所大学,到2012年有27所。
2001-2012年,《自然》和《科学》杂志共发表论文28072篇,其中中国内地发表800篇,占全球总数的2.85%;高校471篇,占中国内地总数的58.88%。图为中国内地、中国内地高校论文总数以及中国内地占全球比例。
声誉提升合作水平
中国若干所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很多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在世界第35名和第45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术声誉调查指标上,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9名,清华大学排在第30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都排在100名以内。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学愿意和中国高水平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从汤森路透集团开发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来看,中国高水平大学入选的学科总数已达到400余个,大批学科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在中国高水平大学进入ESI的学科中,已有50余个学科的被引总次数进入世界百强,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