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网·领导中国美术高考教育第一门户 今天你来美术高考网了吗?
高考信息 美术院校考点 高考政策 热点关注 专业介绍 美术院校考题 高考宝典 高考大纲 艺术特长生 美术中国 美术高考网

那些年 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高考

时间:2013-06-09 美术高考网 www.mshao.com来源:回忆那些年 我们一起经历点击:
  

那些年 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高考
    2013年高考拉开了序幕。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已是36个年头。36年之中,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赶考的方式,乃至参考的年龄都几多变迁,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孜孜以求的大学梦和各自的精彩!在今年高考大幕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忆上世纪70年代至今所历经的轰轰烈烈的高考,追忆我们那承载着太多梦想的青春岁月!
上世纪70年代:自学5个月走10公里赶考
     今年65岁的熊子明是涪陵5中的一名高级教师,说起三十多年前的高考,他还记忆犹新。
      1977年10月,他听到广播里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下子呆了:“简直不敢相信!”可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对于他来说太仓促了。熊子明决定,等下一年。1978年,已经30岁的他是一所民办校的老师,于是自己开始自学,白天要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在家看书备考。经过5个月的自学,熊子明终于赴考了。
   “那时候考点在丰都,离我家有10公里路程,早上基本上没有班车,早上五点多我就出门走路去考场。”熊子明说,步行大概要两个小时,但是一想到要参加高考,脚下就像是安了弹簧一样,一点都不觉得累。
       他说,那时候参加考试的人小到十几岁,大到四十几岁,准考证就是一张纸没有照片。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不过英语只是参考科目,都是些基础性的识别字母类的试题,很简单。考场也并不像现在这样监控严格,考生中途还可以出去上厕所,不会有监考老师陪同。那时候的考生都很刻苦认真,基本上没有出现作弊这些事情,因为大家都很珍惜高考的机会。
       幸运的是,熊子明一次就通过了高考,考上了当时的涪陵师范高等专科班,也就是现在的长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师行业直到现在。
        熊子明告诉记者,恢复高考后,不少青年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绝大多数青年都是自发参加考试,交通住宿等问题都是自行解决。
上世纪80年代:干完农活搭三轮车去考场
   
“我们那时的高考,哪有现在这些孩子的阵势啊,又有老师带队,家长又接送。虽然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已经是人生大事,但家里远远没有现在这样重视。”1984年参加高考的市民董佳慧说,  
     “我们那时要先通过初考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初考落榜就没有机会了。”董女士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是在高考前一天从江津农村家里赶到县城的,坐的还是邻居要蹬去县城卖米的三轮车,在赶考前一天,她还在地里干了一天农活,累得全身骨头都要散架了。“到了县城以后也没有亲戚可以借宿,她就在旅社住了一夜,第二天参加高考。考场上有两个老师,一前一后监考,其实我觉得也没有多严格。”
     “我父母也没有接送或者加餐,在家里该喂猪喂猪,该种田种田,跟平时一样。”董女士表示,在考场外,极少看到送考的家长。虽然那时家里也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成为“知识分子”,但是在行动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体现,这也有一个原因,在当时,高考的录取率很低,所以落榜并不是什么大事,考上大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能考上的就是幸运儿。大家都认为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有其他出路。“后来成绩出来时,我遗憾地落榜了,不过当时也没有太大的感觉,觉得考不上就去工作嘛。”
     “那时,大部分考生赶考的方式都是自行坐车到考点,考生也是住在自己家里,而不少考场用凉水降温,感觉很正常!”董佳慧很是感慨地说:“现在的考生们幸福多了,父母、老师都各方面照顾,去考试还要老师带队或父母接送,我们那时一般都是自己去,而且也没有现在这种交通管制,学校门口还是跟平时基本一个样。”由于夏天天气炎热,而考场又没有安装吊扇,她当时还带了风油精防止中暑。
上世纪90年代:有了统一住宿流行吃补品
     
“我们那时候,高考考上了,命运几乎就是从此改变了,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更是如此。想要走到城市去,高考是一大机遇。”出生在永川区朱沱镇的曹照华先生是在1997年参加的高考,他回忆着当时的情形:“高考前,我们教室的小黑板上一直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的字样,大家也都坚信,高考成功了就意味着整个人生的改变。”“当时是学校统一包车去考场,所有同学先到学校集合,因为学校担心考生自己搭车去考场会迟到,并且统一安排的住宿。”曹先生说,那时的高考还是在七月份,记得高考当天早上,妈妈给他煮了一碗面,里面加了两个荷包蛋,也不算什么丰盛的营养餐,但那时家里条件一般,加两个鸡蛋已经是父母为高考的加餐了。但是,班上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都备有太阳神补脑液之类的补品,那时候流行吃这些补品。在考场,一些原本就住在县城的考生家长会陪考,给孩子送水送饭。
        一个月后,曹先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家人都很高兴,当时家里出了个大学生还是件大喜事,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孩子们几乎都会念大学。”但从1996年起,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意味着念大学要自己出钱读书了。“当时家里虽然高兴,但觉得学费还是有些压力的,有时可能还要找亲戚朋友借点钱。所以上了大学以后,我在课余时间会打一些零工,用现在大学生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做兼职’,来帮父母减轻压力,解决一部分自己的生活费。”
     “上世纪的90年代初,高考对人生前途的影响不小,所以,很多农村考生只要有一点点条件,都会拼尽全力去挤高考这道独木桥。”曹照华说,1995年到1998年间,考大学的难度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开始大规模扩招,但那时的大学生似乎失去了一定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么高不可攀。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该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人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回忆起当年的高考,高考对于自己命运的改变,曹依然很激动。
21世纪前十年:考生都是“大熊猫”累坏家人
         
2007年参加高考的张希明回忆当时高考的情形,用一个词概括了自己当时的待遇:“大熊猫。”“我觉得自己就跟一只大熊猫一样,全家都在重点保护。当时临近高考时,家人给他买了很多营养品,晚上在学习时妈妈也会送上刚刚温好的牛奶。”她说,马上就要高考的那几天,父母也不像往常那样督促我学习了,说话也非常轻柔,除了营养品,妈妈还专门去书店买了营养食谱,每天变着法做菜。 
        张希明回忆着赶往考场的情形:“高考当天,本来计划父母陪着我早点出发,打车赶到考场,但刚出门不久就遇到了专门免费接送考生的‘爱心车’,我们就拦下来问了一下,司机师傅特别热情,说保证安全、快速地把我送到考场,我们就上车了。一路还算顺利,其他车辆看到有接送考生字样也会让路,虽然学校附近有交通管制,但下车的地点离考场很近,我当时就是这样到的考场,感觉赶考的路上,我们考生最大。”
       一来到巴蜀中学的考场,家长和考生对半分,陪考大军远远超过她的想象。“其实本来那天我父母是需要上班的,不过他们特意请了假在考场外面陪我。直到我考完一门出来,他们都一直站在门口,又是给我擦汗又是给我递水的,也不敢问我考试的情形,说实话,我觉得他们比我都紧张。”张希明笑着说,这样反而让她觉得比较有压力,自己在里面答题,父母在外面顶着烈日提心吊胆地等,让她于心不忍。最后她顺利考上了重庆大学,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也算是对得起父母当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了。”
高考档
恢复高考至今
历次重大改革
商报记者 叶惠娟 实习生 裴桐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6年。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考试科目到考试时间;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从来没有停息过。
■1977年8月,时任武大副教授的查全性在会上坦言直陈: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恢复高考。当年冬天,我国就进行了首次高考。
■1977年大文大理分科,1978年,明确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外语作为参考。
■1980年,外语考试成绩,按3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仍可作为参考分。
■1982年,外语成绩按70%计入总分,从1983年起,100%计入总分。报考专科学校考生的外语成绩是否计入总分,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1982年生物满分为50分。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1999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组织了10个省(区、市)和北京大学等400余所高校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目前,高考网上录取基本普及。
■1999年在全国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广东率先实施“3+X”高考科目改革试验方案。“3”是语文、数学、英语-这是必考的;而“X”则是在政治、化学、物理、生物、历史等科目中选择。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03年,孩子们戴着口罩走进考场,夏季高考因为“非典”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在这之前的26年里,高考一直在7月7日开始。■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重庆市开始实施普通高考自主命题,目前全国高考考场上共有多个不同版本的高考试卷。
■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稳定,长达13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运动走到终点。
■2013年,新课改方案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类,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普通本科类考试科目保留现有“3+X”设置模式,即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含听力30分)、综合(文/理)300分。普通高职专科类只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总分4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各150分。
高考关注观念变了秩序好陪考大军悄然隐退
 昨天是高考第一天,记者在各驻守考点发现,今年高考更加趋于淡定:淡定的不仅是学校、老师、家长,甚至包括学生,犹如平常考试一般,有的考点甚至出现零陪考现象。考生考完先来段音乐
    对于昨日上午率先举行的语文考试,不少考生都表示有一定难度。但记者在复旦中学考场外看到,考生们几乎都是带着笑容走出来的,大家普遍反映,对于考试已经非常习惯了,高考其实不过是众多考试中的一次,并不紧张。
  “考之前有些紧张,进去了反而不紧张了,就感觉和平时差不多。”复旦中学九班的周俊霖走出考场后,就戴上耳机听起流行歌曲来。他说从高三开始,学校每周都要考试几次,而且每次都有排名,同学们都考习惯了,所以正式面对高考也不紧张。
  家长感叹高考常态化
   
“今天要不是上班路过学校门口,都没意识到已经高考了。”昨日上午8点,在曾家岩附近工作的市民曹胜齐站在求精中学门口,忍不住惊叹,一年一度的高考,从排山倒海的阵仗逐渐有风平浪静的趋势。
       他说,自己12年前高考时,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出动了,考场外到处是陪考大军,与如今有些清淡的场景有明显差异。如今,学校安排了送考车、带队老师,考场周边也有专门的人力在维护交通、入场等秩序,高考经过逐年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常态化。
校长称各方心态趋稳
      
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也观察到了自己考点一些细微的变化,“来的家长逐年在减少,而且都很平静”。
      黄兴力表示,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在教学之余,更倾向于学生心理上的引导和帮助,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在如今的教育界已经非常频繁,家长和学生的心态都变得成熟、平稳起
考场内外组织更有序
      
昨日早上8:30,重庆八中考点门口外,考生陆续进入考场。记者在现场看到:考点外陆续有一些送考的家长,但大多数看到,孩子进考场后,就纷纷离开了,并没有守在考场外等候。留守在现场的家长仅有两三人。
  “今年人好少哦,和往年根本没得比。”学校旁边一家文具店老板何女士说,她的店在这儿开了近10年了,往年高考期间,陪考的家长非常多,校门外到处都挤满了人,有的带了报纸,有的带板凳,全程陪考,但今年的家长明显少了很多。
专家:陪考降温是好事
      
“我们一直在呼吁要给孩子独立空间,从陪考现象来看,家长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在转变了。”在本土青少年教育专家陈志林看来,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就业方式多样化,高考所带来的压力有所降低。“考生和家长们在逐渐端正一个心态——上大学不是求职目的,而是自我提升,抱着这样的心态,往往不是你去找工作,而是工作来找你。”他说,太多的自主就业案例说明,高考并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专家赵昆生则表示,现在考生上大学的基数增大,概率增大,考生上大学相对来说更容易了,因此考生们的群体心理压力减小,相应的考生家长的心理压力也就减少了。其实,高考趋于平淡后,陪考大军“降温”是好事。
上世纪70年代
      
时代特点:1977年,停顿10年的高考恢复,当年的12月11日至13日,全国570万青年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至那时起,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中国每个家庭,也给每个家庭带来希望!
     考试科目:文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外语。理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外语。外语分只做参考分
     陪考现象:几乎没有
     考场条件:普通教室、容许带扇子
    上世纪80年代
    
时代特点:上世纪80年代,高考已正常进行,成了中国内地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和重要考试,考得好的,将成为“社会栋梁”。当时的高考,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基本没有高收费的民办高校,千万考生的眼睛都盯着全国有限的大学资源和有限的学习名额,可谓“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
参考条件:先通过初考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考试科目:文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外语。理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外语。外语按比例计入成绩
陪考现象:开始出现考场条件:用凉水降温
  上世纪90年代
时代特点:1995年到1998年间,考大学的难度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开始大规模扩招,但那时的大学生似乎失去了一定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么高不可攀,该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人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
科目:实行“3+X”的高考模式、英语纳入必考科目
考场条件:有了电扇陪考现象:陪考趋热
本世纪前十年
时代特点:2000年后参加高考的学生大多是80后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寄托了父母的所有期望。从政府职能部门到普通市民,都主动为考生提供便利。比如每年都有出租车和私家车主动加入爱心车行列,免费接送考生。
考试科目:实行“3+X”的高考模式、报考外语专业进行口语考试
参考条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考场条件:空
考场纪律:实行电子监控陪考现象:全家上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美术高考网www.mshao.com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美术考生必上美术高考门户 美术高考网
推荐内容
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美术高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美术高考网www.mshao.com”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是性。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速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