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故事:成长在北京 成熟在北大
南望故乡北国路,无奈家中多歧途,宁为家乡河边草,不做他乡掌上珠。
我来自山东巨野一个贫困的农村里,1998年因为家里贫困,我收起书包,回到了家中,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劳动。由于不甘心就这样生活一辈子,过了没多久跟着一个远房的三叔来到了北京。
那时我未满16岁。还算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 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保安,每天在某大厦门口“看护”6个小时的岗班,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活动,当然不可以走出大厦的院子,这样一旦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能找的到我。 虽然讨厌家乡的贫困,但第一次远离家乡,时不时思念着它,思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思念着通过村口的那条小河,思念着仍“坚守”在学校里读书的同学,于是便写下了上面的诗歌,表达当时的心情。
由于做保安时没有按规定交纳相应的押金,所以从第一个月开始就不停的扣取押金,一月,两月,三月……无尽头的白干,把我对外出打工挣钱的激情逐渐磨灭,突然有一天得到了转机的机会,去了某网络公司做了一名清洁工,负责公司内外所有的保洁工作。 清洁工的工作要比保安强上百倍,每个月不但能按时发下工资,而且工资竟然是保安的两倍,更没有想到的是,我能有机会学习计算机,认识网络。 1998年在国内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就有机会去网络上畅游,现在想起来,那次太幸运了,如果没有那次的跳槽便没有今天的我。那时我16岁。
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看着周围同事几乎每天都讨论着学习,上课,毕业等关键词,想着我只有初中文化,虽然初中知识学的比较扎实,但基数太小,必须取得更深的知识和更高的学力,否则将无法继续更深层次的适应新的环境。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基础知识,我用了2年时间恶补了高中知识,并参加了高教自考。也许是知识没有学到位,也许是在参加考试的时候过于紧张,也许是……总之第一次参加高教自考的几门课程全军覆没,这次失利对当时急于取得知识和学力的我打击很大,必须找一条好的途径去取得知识和学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成人高考的教育方式。 清洁工的工作是24小时服务制,同样规定着每天不可以离开公司,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找到我。周末也必须呆在公司里。而成人高考(论坛)需要平时晚上或者周末去上课,这种时间的冲突使我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继续在这里工作,不参加成人高考,要么参加成人高考,但不可能再在这里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么好的一个工作怎么舍得丢弃呢。在权衡利益之后终于决定慢慢的找工作,当有合适的工作时再去跳槽参加成人考试也不迟。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计算机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知识,总感觉并不比别人差,虽然出去找工作不会太好找,但也没有我想的那么难,终于在2000年初在没有学力的情况下我应聘到某著名媒体的网站里做了一名计算机管理员,那时我17岁。
经过近两年的摸爬滚打无论从身体外形还是从知识面都有了一个层次的改变,这使我感到很自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邢云老师在给做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你终于长大了”!那时我18岁。
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没有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我便不会坐在报社的机房里,从事着风刮不着雨淋不到的“白领”级工作。为了能稳定这份工作,为了能以后继续从事“白领”级工作,我必须取的知识,必须取得学力。
经历了高教自考的失利,在学习上变的谨慎起来,当年的成人高考已经来不及参加,但明年的成人高考一定要参加,虽然在近3年的时间里一直不断的在补习着高中知识,但是否还象高自考那样全军覆没,我心里也没底,为了能更稳妥的参加考试,我参加了在报社附近的安通学校成考(论坛)补习班,专门补习成考知识,这里有知识丰富的老师,有跟我一样为了前程努力拼搏的学友,我孜孜不倦地吸取着知识。
成人高考考哪儿是我面临的又一个选择,周围同事及朋友告诫我说,成人高考的在社会上承受能力比较差,要参加成人高考的话最好找一个好学校,感受一下学校的气氛也是一种收获,在听取了同事及朋友的建议后,我哆嗦着在报考志愿的栏里写下了“北京大学”的编号,同时在选择是否服从调剂的栏里选择“是”。 2001年的夏天是互联网的“秋末”,正在经历着一场寒冷冬天来临的前夜,在公司大裁员的名单上赫然有我的名字,这使刚刚参加完成人高考的我暗自庆幸不幸中的万幸,如果在我参加成人高考的前几天裁员,那考试岂不是死定了。那时我未满19岁。
在经历了一周失业后,我竟然鬼使神差的进入当时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做网络管理,这次的变化使我对学力开始看的并不那么重要,自我感觉良好。过了没有多久又收到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给邮寄的录取通知书,这更使我有些飘飘然。痛心的是过了没有多久我的名字又出现在裁员的名单里。 走进北大是新生活的开始,从此在除去“网络社会”之外接触另一个社会,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地方突然间走了进来除了新鲜还有什么呢?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01年的多事之秋使我变的异常脆弱,在经历了2次失业之后,实在是没有勇气再去寻找新的工作,但是如果不去寻找新的工作,在北大的学习将会夭折。为了能完成学业,为了能继续留在北大,经过几次周折终于走进了另一家网络公司的大门,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学习了!
进入北大有两件事情一直影响着我。互联网的泡沫经济严重影响了当时我的思维,在学习中变的也逐渐泡沫起来,这时幸好遇到了教我们信息管理概论的张广钦老师。 同张老师的交流是愉快而短暂的,由于即时通讯的便捷性,经常向张老师请教一些相关的知识,在谈起知识的学习时免不了会露出一些受泡沫经济影响的观点。也许是张老师觉察到了这一点,在一次邮件中写到:“知识是脚踏实地的学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会和不会很好区分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别人可以不知道你是否会但自己一定要清楚。”收到这封邮件我思考了很久,一直在想我进北大这段时间以来,到底学会了什么,没学会什么,应该学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思考到现在。
第二件事情是上数据库原理课。由于我一直从事网络管理方面的工作,免不了要同数据库打交道,对数据库还勉强熟悉。教授我们数据库知识的是陈文广老师。由于其他同学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更别说学习数据库原理了。这样同学们同陈老师在一次课堂上发生了辩论。 同学们一致认为学数据库不是讲理论概念的这种学习法。而应该是从上机开始学习,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等,而现在讲的理论概念大家都听不出头绪来。当时我也比较偏于这种观点。 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第一步怎么操作,第二步怎么操作,如果你们想这样学习当然可以啊,这在外面的任何一个培训班都可以完成,为什么大家还到北大来学习呢?在这里需要三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在外面三个月可能就可以完成了,为什么呢?因为北大同外面的区别在于,北大教给大家的是怎么去思考,而外面教给大家怎么去操作,很机械的。” 是啊!如果学习机械的操作,干吗到北大来学啊?陈老师话不虽不多,说完之后大家都哑口无言。 北大——学习思考的地方 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已从北大走出,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不但取得了知识、学力,而且学会了思考。工作也从以前的动荡不堪走向了相对稳定,我相信在知识、学力、经验三方面都成熟的条件下,未来的路不会太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