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艺术教育披上功利外衣 缺失的美育该怎么补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与德、智、体相比,美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的美育缺失现象严重,在城市里,美育几乎成了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而在农村,美育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农村学生甚至连《国歌》都不会唱。
南京市一所中学里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安心摄
国际音乐教育大会刚刚结束,世界美学大会正在北京举行。本期周刊拟以国际音乐教育大会和世界美学大会为由头,围绕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美育现状,对美育缺失问题进行分析解剖,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同时介绍国外艺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以供借鉴。
美丽的花季,灿烂的笑脸。全军摄
——编者
以下场景的对比,耐人寻味。
一边是一派热火朝天的艺术教育景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城市中小学生接触过校外艺术培训。钢琴、绘画和舞蹈成为接受专项艺术类教育的首选项目;一边是令人尴尬的美学基本常识的缺失。“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文房四宝是什么?”某高校人文学院艺术类选修课《中国画的临摹与欣赏》课堂上,大学生们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一边是艺术选修课的冷冷清清,很多家长和学生反映,相比较于升学和文化课,美育,不那么重要;一边是艺术类特长加分的争先恐后,为了在高考(论坛)中获得最高可达几十、近百分的降分录取,那些原本对音乐、美术不那么感兴趣的孩子生生被打造成了“艺术特长生”。
一边是农村孩子们还在苦于没有美术教材、音乐教具、艺术课的教师,一边是一些原本对艺术很感兴趣、很有天分的城市孩子,因为被家长过度强调“考级”、“证书”等“艺术成绩”而最终丧失了对艺术的兴趣。
今日之美育,今日之艺术教育,到底是繁荣,还是缺失?缺失的美育,又该如何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