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肖勇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讲座海报
讲座现场
肖勇教授和奥列格·韦克连科教授
切儿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的影响
事件回放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2005年一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认为直到当时有56人丧生—47名核电站工人及9名儿童患上甲状腺癌——并估计大约4000人最终将会因这次意外所带来的疾病而死亡。绿色和平组织及其他人都对研究结果作出争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简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切尔诺贝利市西北。核电站由四个反应堆组成,每个能产生1千兆瓦特的电能(3千2百兆瓦特的热功率),核事故时四个反应堆共提供了乌克兰10%的电力。厂房的工程始于1970年代,1号反应堆于1977年启用,接着2号(1978年)、3号(1981年)、4号(1983年)亦相继启用。还有两个反应堆(5号及6号,每个能产生10亿瓦特)在事故发生时仍在建造中。厂房的四个反应堆都是属于同一类型,称为RBMK-1000。
设计师拍摄的关于在事故发生后,在这里进行工作的人员的场景
切尔诺贝利的工作环境,因为核事故变得非常严峻。一个人只能在外面徒步行走2分钟以内。因此工作人员都要随时轮岗。
在当地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要借助诸多机器来协助工作,工具在每次用完后都要进行冲洗,以防止病毒的侵入,同样冲洗过器具的用水也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排入下水道。
奥列格·韦克连科在当地工作期间画的速写
奥列格·韦克连科在这里所拍摄的作品和绘画作品,最后在切尔诺贝利的美术馆都有收藏,并且还举办了肖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