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实名推荐制更该面向“非重点”
2011年北大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具有校长推荐资质的中学及校长名单将于本月底公示。11月起,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申请。据悉,在今年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有13个省份实行该制度,最终有39所省级重点中学获得了推荐资格。在共计92个推荐名额中,最终有90人获得推荐,进入自主招生面试环节并面试合格。(10月25日《深圳商报》)
即便实名推荐的中学明年再扩容一倍,但比现在的39所中学的阵容也扩大不到哪去。偌大中国,仅有80所中学有推荐权,而这些学校原本就是以牺牲大多数不是省级市级重点中学的利益而形成的“尖子校”。他们成为今天的“名门之后”,所仰仗的不是公平,而是“掐尖招生”“掐尖招师”。因其掐尖,这些学校不成为每年高考的“常胜将军”都难。年年保送和考上北大的学生数量已很可观。而今还来锦上添花,再降30分录取,这岂不成了往其他大多数非重点中学的“伤口”上撒盐?
教育不均衡发展在很多地方已成众矢之的,有的重点中学动辄出资数亿元搞中学教育扩张,甚至成立名校集团,公开将教育弄成赚钱产业,将公办中学拆分为多家民办中学,巩固和提升自己垄断一地生源与师源的地位,加深应试教育之弊。一些重点中学,好教师从未流动,或仅是“佯装流动”,最后还是作样子罢了。有的学生只因中考少考一分,便需多交数万之巨的择校费。所以,北大推荐制只能算是是省级重点中学的个体“喜剧”,但并非教育公平的福音。
今年7月,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不久前也曾说,要解决择校难题,首先得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全民供养和景仰的名牌高校,作为时代精神与思想的实验场,北大应以倡导民主、公平、责任为己任。为此,笔者疾呼,北大不应将推荐眼光锁定省级重点名校,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学,要知道,那里有不少不会考试但有特长的好孩子。 周明华(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