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才怪才的绿色通道仍不畅通
由于一开始就将选拔目标锁定为创新人才,自主招生制度一推出,社会各界就普遍将其理解为“偏才怪才上大学的绿色通道”。然而在实施7年后,人们才发现:众所期待的当代钱钟书、吴晗并没有因自主招生的推行而出现。
今年“国学天才”孙见坤,就因高考差6分而无缘复旦大学。与会许多专家认为其中的原因为:大部分高校依然以文化课考试作为自主招生的主要衡量依据,考生还要参加高考,而最优秀的考生得到的优惠一般也只有30分左右,平均到四五门高考科目中,也只能作为考场上一时发挥欠佳后的一点“贴补”而已,实在当不得大用。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石家庄一中校长田运隆在会上表示,自主招生机制运行以来,效果良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充其量可称为“预录取”。
美国香港高校的“自主招生”
石家庄一中校长田运隆一直没有忘记一位计算机天才学生。该校2007届毕业生宋展,17岁获得“全球最年轻网络工程师”资质,比尔.盖茨亲笔签名的微软员工证都给了他,而且网络公司以年薪20万元招聘他。然而,这个学生严重偏科,高考仅够本三分数线。
“我以校长的名义写实名推荐信,盖上自己的手章,寄给了国内几个著名大学,但都没有回音,我也给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发了信,最后香港大学破格录取了。”田运隆通过此事,深深感到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力受到的制约很大。他提议增大自主招生的比例,扩大自主招生高校数量,建立大学联考机制,给高中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他认为清华大学的“5校联考”、北京大学的“高中校长实名推荐”都是值得借鉴的改革举措。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选才的标准上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基本集中于选拔有特长、有个性、及有潜力的学生,选拔标准模糊。“公认自主招生做得好的美国高校,学校通常依据学生提供的SAT成绩、中学平时学业成绩和中学综合评价进行录取,只有对很少量的学生进行面试,而具体的面试,分为电话面试、校友面试、校园面试等多种形式,对于那些必须进行校园面试的学生,学校主动为对方承担交通费、食宿费。”唐亚阳提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在录取学生时,更重视能够考查能力的学生中学资料,考分只是参考资料之一;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等国依据学生的全部中学资料来评价并录取学生;韩国除了设立类似美国的能力测试外,通过综合生活记录簿、面试、获奖证书等评选学生。
相关链接:
在传统的高考录取方式不断受人诟病时,2003年,我国启动了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自主招生改革,开始了探索多样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的“破冰之旅”。继2003年之后,获准进行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逐年增加:2004年28所、2005年42所、2006年53所、2007年59所、2008年68所、2009年76所。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在上海率先进行了“面试说了算,高考作参考”的自主招生新探索——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并实现了自主招生比例从5%到10%的突破。2009年,北大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清华宣布与南京大学等五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尽管在自主招生争议不绝于耳,但不可否认,通过自主招生的探索,“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