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改革 招生公平需要制度保证
京华时报:A、B计划,是一个简单的新措施,还是一个重大的改革?
孟芊:是改革。其实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清华近几年陆续的自主招生政策都是改革的进程。今年我们期望能成为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自己也称是“华丽转身”,标志着唯分数论和状元成为历史,更多的人才评价方式出现。既然我们需要多元的人才,就不能只用高考一把尺子去衡量,而是需要设计一套尺子,而且这些尺子是事先标有刻度的。换句话说,就是要用事先确定的、客观的、尽可能量化的标准进行人才选拔。
京华时报:有没有阻力?
孟芊:有。首先是观念,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方向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但如果录低不录高,又会有人出来怀疑有问题,认为高考分数最公平。其次,是我们在评价技术和选拔手段上的不足,公平选拔是要有一个客观的、尽可能量化的标准,可是很多特殊才能和品格是很难被量化衡量的。除了阻力外,我们还有一个实际困难,那就是社会支撑。比如,综合素质评定,一定是中学客观呈现学生的表现,而不是以升学为目的。
京华时报:在争取更多招生自主权的同时,有什么办法去规范其中的不公正?
孟芊:纲要提出的招生制度中,明确了“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招生考试制度。今天要做的,一个是确认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另一个是规范招生自主权。招生的规范、公平,离不开自律,更需要制度保证。比如,我们现在的招生制度就如同一张编织好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点,各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权力,也都受到其他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京华时报:在自主招生上,清华这两年每年有新动作,动因是什么?
孟芊:在招生中,不仅有国内高校间的竞争,还有国外高校的竞争。目前,我们和国外大学在招生上的竞争,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国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如果不解决体制、机制和选拔手段、方法问题,会人为扩大我们与国际顶尖名校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