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联合自主招生改革是否误入歧途?
继2010年清华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进行自主招生考试之后,今年11月21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七所知名高校同时在官方网站上公告,2011年联合自主招生。
2010年,清华大学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实行五校自主招生联考,北大与香港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校自主招生联招。今年“两大阵营”同时扩编,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加入清华阵营,被网友戏称为“华约”;北师大、厦大、南开、复旦则加盟“北大系”,被称为“北约”。
始自200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由各校“单干”走向联合的格局;而14所实力不俗的高校自主命题考试,对传统高考构成了一项挑战。
对高考不信任的联考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校长助理丁光宏教授表示,组织联考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既有利于学校选拔,也有利于学生的选择。
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从2003年起步,到2010年已有80所一本院校取得自主招生特权。一批重点高校更获权突破5%的名额限制,比例可达10%。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卷入,在高考复习的关键时期要集中参加多场考试。
“我为自主招生专门复习了两周。”上海市重点复兴中学2007届毕业生、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三年级学生顾超介绍,当年他参加了复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被录取,试卷囊括10门功课,而他们高二下学期就已文理分科,因此任课老师专门进行了考前指导。他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都牺牲了一部分正常的高考复习时间。
既然多所高校联合考试,为什么不干脆采用统一的高考?
“高考选拔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丁光宏直言,复旦通过“博雅杯”进行的自主招生就是一个例子。2005—2009年,复旦通过五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共招收学生85人,其中9成以上都通过了一本线但没达到复旦的录取线。“这些学生入校后的专业表现非常优秀,综合素质也不亚于一般的高考生。”丁光宏说。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改革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前列,不仅有5%的“自主录取”,更在2006年率先试行自主命题“自主选拔”。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和分管副校长蔡达峰在改革之初的2006年联手撰文指出,自主选拔是实现大学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必要条件。
秦绍德说,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根据自己的使命来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而国内大学习惯了在统一的考试中按分数段择取考生,选拔意识不强,选拔能力很差。
“招生选拔的自主性,是大学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秦绍德认为,大学培养的目标要求不仅应体现在学生进校后的日常教育中,而且应体现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
复旦的想法也是众多高校的共识。参加两大联盟的14所学校,都是水准相近的国内一流高校,他们联手另外组织考试,无疑表达了对高考选拔人才的不信任。
记者获悉,江苏省也有意采取类似的改革。该省11月初发布的教改规划纲要配套文件透露,将由类型相近、层次相近的高校一起联考,工科、理科、文科考生分开报名,高校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选拔出来的考生进行单独考察,命题则可以委托给有实力的中间机构。
只是抢生源的手段?
据了解,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两大高校联盟都将统一命题、同时考试、结果互认。并且七校地位平行,考生所报高校不分先后顺序,以增加选择机会。
但各校也都试图在随后的录取阶段中,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特色。例如复旦大学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全部七科的成绩。而北师大则要求除提供语、数、外成绩外,文科考生还要提供历史成绩,理科考生提供物理成绩,并将在面试时对学生进行智力要素、创新能力、未来潜质的测试。
此外,复旦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招生暂不纳入此次联考。丁光宏说,复旦正在三地进行高考自主招生改革试验,另有一套体系,因此这三地今年的招生方案待定。
“只要有统一的考试,就免不了排名次。”上海市教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虽然搞了联考,但招生的竞争依然会很激烈,不排除高分考生会被多方争抢的局面。
而考试日期的安排,更引发了外界对于高校借助自主招生改革竞相“掐尖”的质疑。根据往年的经验,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日期非常接近,北大系和清华系更是干脆把考试安排在同一天,学生即使想兼顾也往往力所不逮。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的自主招生改革已误入歧途。原因之一是自主招生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自主招生不是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的双向选择。他指出,不管高校在自主招生中采取何种形式考察学生,自主招生都只是学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且,学校在“抢生源”的竞争中,用的不是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奖学金),而是用录取优惠,即可低于本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多少若干分。
另外,大学管理制度未同步改革。在现代大学制度中,“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我国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却没有同步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这被认为是舍本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