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该超越掐尖而致力自主竞争
2010年,清华和北大都选择了联盟其他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网友将以北大、清华两校领衔的联盟比喻为“北约”和“华约”。(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07版)
虽然加入“北约”的复旦大学招办人员一直解释说:联考不是为对抗,是为减轻学生负担,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但越是强调“不是为对抗”,对抗争锋意味越明显。
掐尖,似乎问题不大,中国高校明里暗里一直在争着掐尖。掐尖,争天下英才而教之,也符合教学之道。只是,在我们高考(论坛)应试语境中的“掐尖”,很容易是对“应试弊端”的推波助澜。如果自主招生制度的设计者看到这种制度竟沦为名校掐尖的工具,看到“北约”与“华约”打着自主招生幌子的掐尖战,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
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应该成为高考改革的推动者,利用自身影响力和教育资源去推进自主招生的改革,为大学在招生上争取自主权,联合起来革统一高考的命。而不是掐尖掐得乌烟瘴气头破血流,合纵连横拉帮结派。所谓“统一考试联合招生”,对推进自主招生毫无助益:这个“七校联考”跟“统考”有多大区别呢?
清华的敌人不是北大,而是统一考试和应试教育;与北大争抢人才的不是清华,而是那种误人子弟、埋没人才的应试体制。清华北大,还有其他名校,应该联合起来把矛头指向统考统招,向高考争取更多自主权。
回望自主招生数年来的改革历程,基本上是渐而不进,对统一高考没有产生多大冲击作用。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仅限于在高考分数上加个多少分录取,再优秀的学生,当分数不达线时,仍会被挡在校门之外。
自主招生有着充分的改革空间可挖。比如,自主招生一直没有在“为偏才怪才开一个通道”上有所作为。北大去年推出校长推荐制后,曾被解读为“偏才怪才的福音”。没想到,最后推荐的没有一个是怪才偏才,都是班上最好的尖子生,他们参加高考也能进北大。这样的推荐,不过是一种掐尖策略。其实,高校是可能联合起来的,联合不是为了掐尖,而是联合设计一套可以防范招生腐败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