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华招生新政鼓掌 贫困生读名校机会增多
2012年,清华大学将在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实行新的招生政策,包括投放更多招生计划,将自主招生范围扩大至县级中学和乡镇中学,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设置自主招生方式和内容。在去年的试点中,已有8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优惠政策考入清华,今年,该招生新政将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
农村普通高中生考上清华大学的实在是百年难遇一个。近几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的县城学校,能考上清华大学的也是隔几年考一两个。可见,入清华大学的难度,犹如“蜀道之难,难如上青天”。清华大学出台招生新政,给农村普高学生入清华带来希望,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缩小城乡教育的鸿沟,打破“寒门难出贵子”的观念。
城市学校的孩子从教育条件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优质教育都胜过农村孩子,具备优秀名师资源;从家长付出的代价来看,城市的家长也比农村家长舍得付出,具有优越的经济条件;从家长的觉悟来看,越富裕的地方对教育重视程度越高,农村家长常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培养孩子处于被动状态。
目前,高考招生对城市学生越来越有利。比如高考加分项目,特长生基本上是城里的学生,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农村孩子很少有培训的机会。一是家长没有经济基础,若学弹琴,买钢琴也成问题,更别说请老师指点。二是农村缺少名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很有天赋的孩子,若没有名师正确的引导,恐怕也难成为“特长生”。所以,农村学生考重点大学越来越困难,名牌大学离农村孩子越来越远,高不可攀。
清华招生新政让更多农家子弟上名牌大学,冲破“分数决定命运”的僵局,纠正一直惯行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错误表象。让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吃过基础教育落后的亏之后,能在高考时得到弥补,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教育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高考又以相同的分数招生更不公平。高校招生也应该根据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确定相应的录取分数线,使农村学校的学生有一定比例考进名牌大学,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清华大学的招生新政给农村学校学生予以倾斜政策,笔者为之鼓掌,真诚希望更多名牌大学也能像清华大学一样,给农村学校的孩子更多的入学机会。(林小云)(瑞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