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百年计划12月前出台 不担心推良不推优
新百年计划不唯分数论
招办主任
访谈
开栏的话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陆续公布了各自2012年自主招生新方案,高校2012年招生就此启动。
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近距离走近高校,摸清情况,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高校招办主任系列访谈,第一时间向考生和家长传递高校最新的招生动态,特别是针对北京考生的最实用的信息;同时让招办主任客串一回“导游”,向考生推介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您想了解什么学校、对本栏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有哪些问题想提给招办主任们,也欢迎您与教育周刊联系,我们的联系方式:传真85202696,电子邮箱wbkj@bjd.com.cn。
三大计划最高优惠60分
记者:2012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新百年计划”有哪些新意?
于涵:“新百年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个部分。“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拔尖计划”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领军计划”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清华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和不同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结合自身强大的人才培养优势,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全过程服务。
记者:每个计划分别能享受到怎样的高考分数优惠?
于涵:入选“自强计划”的学生将在高考中享受30至60分加分投档的优惠政策;通过“领军计划”测试的学生高考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此外根据面试的成绩给予最多加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仅限该学生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在该省录取分数线时有效);通过“拔尖计划”测试的考生,根据其专业考查的成绩在限定专业内给予降30分至60分的录取优惠。
记者:这三大计划的学生入校后将会接受怎样的培养?
于涵:清华大学将帮助入选“自强计划”的学生解决入校后的实际生活困难,如提供助学贷款和生活必需品,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全部基本求学费用。
入选“领军计划”的学生将被优先推荐参加清华大学学生骨干培养项目,赴海外知名大学交换学习等。学校将为每位“领军计划”学生配备“双导师”,即一名专业老师和一名成功校友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针对“拔尖计划”的学生,清华将推荐名师作为导师;学生可加入清华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团队,获得指导教师、创新经费等全方位支持;清华还会优先推荐参加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中学推荐报名或专家引荐
记者:考生如何报名这三个计划?
于涵:申请“自强计划”考生主要通过中学推荐方式报名。2012年该计划将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清华对候选人的选拔方式和内容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安排。除笔试、面试外,专家组还将对候选人进行实际考查。
“领军计划”也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报名。目前,全国共有221所中学获得推荐资格,其中北京有19所中学可以推荐26名学生报名。这些学生将免于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申请“拔尖计划”的考生需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一至两个清华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作为意向专业,并针对专业写一篇介绍个人专业认识、成果和志向的申请材料,经两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推荐。经清华大学审核通过者需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笔试,笔试通过者参加清华大学安排的相应学科专业面试。
记者:“副高职称领域专家”如何界定?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学生会不会因为缺少专家而无法申请?
于涵:清华专门组织专业的“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对“拔尖计划”考生的申请资格及专家推荐资格进行审查;各学科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还会对入围者进行专业考核评审。实在难以寻找专家推荐的考生,也可与清华大学招办联系,清华将代为在相应学科的专家库中推荐。
不担心中学“推良不推优”
记者:今年清华大学“新百年计划”也加入了中学推荐的方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有人说这是清华和北大“掐尖争夺战”的开始,你如何看待?
于涵:生源竞争是很正常的,它基于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大需求及各大学办学、发展的小需求,从没有结束过,也就无从谈及“开始”。只是大学在开展生源竞争的同时,一定要达成共识,即大学招生必须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这也是清华在制订和实施“新百年计划”时努力的方向。
记者:过去每年清华、北大录取的状元数量受社会关注,今年两校并未公布录取状元的情况,明年会公布吗?
于涵:当然不会公布,这是大学共识、民心所向、时代需要。中国顶尖大学的生源竞争,已经开始从比拼指标的低级阶段,走向比服务质量、比育人质量、比办学质量的高级阶段,但这个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包括大学、中学、政府和媒体在内的多方面共同努力营造的宽松、理智的环境,毕竟“点火容易灭火难”。
记者:目前清华大学其他自主招生的方案制订进度如何?何时能对外公布?
于涵: 目前正在制订中,还需要按照规定报教育部审批,希望能在12月前和大家见面。本报记者 张航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