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面试三大“软肋”
2008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日前已启动。作为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决定性的一个环节,面试成了学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话题。什么样的考生最受青睐?上海几位历年参加面试的高校教授强调,考生要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顺利过关。
教授们表示,自主招生考试面试并不是要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表达和丰富的知识;题目几乎都是开放式的,是根据学生递交的自荐材料出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鉴于高中生的能力,考官不会故意出难题。自主招生选拔是“选优”的考试,判定“优秀学生”的标准,并不是看其是否能拿卷面高分,而是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表现。一位教授说:“我宁愿听到学生老实地回答‘我不懂’,也不愿看到他为得好评而揣摩考官心理,那样未免太功利。”
教授们直指学生面试三大“软肋”——
“软肋”一 准备有些充分过头
不少考官发现,有的学生明显有备而来,自我介绍背诵流利,内容花里胡哨。“但考官并不想听材料背诵,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评估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知识面,观察其真实能力。”一位哲学专业的教授声言:“尤其是文科面试,涉及面广,随机出题,几乎没重复。因此,学生无从也无需准备,关键要靠平时积累和临场时真实还原自己的能力。”
该教授特别提到一位去年通过自主招生面试的女生:“她对文学情有独钟,不仅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均有涉猎,对老师随机提出的文学话题也颇有见解。”基于此,该考生的才华得到了考官们的一致肯定。
“软肋”二 因家境好有优越感
个别学生家境不错,穿着过于讲究而少了学生味。他们的言语中也流露出优越感:我曾去过×国考察,我曾碰到过名人××……一位教授说:“他们所谓‘见世面’的机会可能比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多,但不合年龄的穿着、优越感太强,都会扣去考官对你的印象分。待人接物过不了关,成绩好可能也会被淘汰。”
相反,一位去年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女生,因父亲去世早,家境清寒,但其在面试中乐观开朗,谈吐得体,全然看不出生活困顿留下的痕迹。她的阳光表现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评委,赢得好评顺利入围。
“软肋”三 一人独霸发言机会
不少面试中都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但有的学生却希望自己成为小组主导,一人独霸发言权。专家们认为,学生有自信是好事,但太过强势只顾着表现自己,有时会适得其反。
也有学生不仅每次都要抢先发言,而且,一旦同伴提出异议,不管这异议是否正确总要进行反驳。面试官提醒学生,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小组讨论的成绩,不是根据某句话特别妙或是否能抢在别人面前发言,而是根据学生整体表现。谦虚、合作都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