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成培训“新宠” 备战自主招生重在积累
近日,清华等高校陆续公布了自主招生方案,报名申请工作也即将拉开序幕。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启动,2011年高考(论坛)已进入了备战的关键期。
尽管自主招生并不是所有高考生的专利,但因为能提前与名校接触、有机会获得加分的“诱惑”令不少考生趋之若鹜,也催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专家表示,自主招生是一项完全不同于高考的测试,重在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生平时积累很重要。
自主招生成培训“新宠”
从2003年教育部开始试点自主招生到现在,7年间自主招生高校数量几乎翻了两番。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76所学校有自主招生的资格,其中北京地区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有近20所。
院校数量增加的同时,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08年11月,教育部取消了自主招生5%的人数上限,实际上,北大、清华等自主招生名额早已达10%左右。数字显示,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跨入大学门槛的考生6年间翻了6番。
按照规定,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可根据考试成绩获得5—30分不等的加分,在“一分就能超越近百人”的高考中,考生们都愿意为自己多创造一次机会,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备战自主招生的大军中。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记者从精华学校、学而思等培训机构了解到,今年起,各大培训机构都增加了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尽管培训费用高达上千元,前来报名的家长和考生仍很踊跃。在上周,一家机构举办的自主招生培训班开班咨询会上,可容纳1000多人的礼堂被学生和家长挤爆。
一位已经给孩子报了培训班的家长李女士表示,自主招生试题很灵活,孩子平时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希望能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无论最后能不能选上,总得试一试。”
对自主招生有三大误解
尽管近年来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的了解十分有限。精华学校副校长李谓介绍,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主要存在三大误区:1.认为适合自主招生的群体非常少,以为招生的学校只有北大清华,实际上全国很多学校都有,错失了很多机会。2.不了解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向,认为和高考一样;3.盲目跟风,还没想好报考哪个学校就准备报培训班。
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李谓表示,一般而言,有实力的学生都应该参加自主招生,毕竟可以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按成绩具体来划分的话,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都应该去报名。以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为参考,理科510—520分以上,文科530分以上的考生都可参加。
“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有一定技巧。”李谓强调,可以按考生成绩大致分为三种层次,如果分数接近下限,适合选择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分数居中,可在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中二选一;如果分数接近上限,达到620以上,学校和专业可随便选。
总的来说,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
考试最忌空话连篇
李谓表示,自主招生的试题向来以灵活、多变著称,想猜题或押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准备时还是能有一些规律可循:考生应注意备考效率,科学的备考不是知道考什么,而是知道肯定不考什么。社会热点经常会作为考试材料出现,这就需要考生平时注意这方面的积累。一些陈旧的,不存在争议的,与热点联系偏远的一定不会进入试题。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力、合作意识、社会公德、奉献精神,无论多特殊的学校,也会尊重社会认可的普世价值,有关民生的内容肯定会考。
如去年北大自主招生中就出现一个有关“炭汇”的试题,当时,“炭汇”这个概念刚出来不到1个月,如果考生平时不注意这方面的新闻可能就对这道题无从下手。同时,考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回答的深度,不在乎结果是否正确,要具备知识深化、拓展、迁移的能力。
自主招生考试一般由笔试和面试组成,面试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几位考官也会参与其中,随时观察考生表现。李谓介绍,面试要求考生思维快,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阐述问题要有深度,同时还应注意团队协作精神。最忌讳发言“慢、假、浅、内容模式化”。
李谓表示,考官们都是大学教授,他们身上都有着知识分子的正义感,绝对不允许学生说假话、空话。考生的学术潜力,综合素质、团队协作精神都是面试中侧重考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