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各校都在探索考试模式,因为题目新奇就大惊小怪,实在没必要。
“玉皇大帝和如来谁大”“《西游记》里面一共有几个妖怪”……3月到4月,对关注高等教育的人来讲,自主招生试题无疑是最热的话题。各自主招生高校妙趣横生的考题令人忍俊不禁,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而“神题”“怪题”“雷人”“无厘头”这样的评价也不断见诸媒体。自主招生的考题可不可以“神”?笔者看来,只要有助于选拔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考题“神”一些也无妨。
人们通常将考试理解为考查一个人的知识,实际上,这只是考试在初级阶段的功能,因为初级教育侧重的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算数等基本训练,考查是不是学会一个字、理解一个词,是不是记住了乘法口诀……自主招生的考试则完全不同,它是选拔具有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要选拔这样的人,仅仅考查基础知识并不够。
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曾说,给你一个题目你自己要知道怎么搞,这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乍看之下匪夷所思的题目摆在面前,考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知识,而是反应。有没有办法找到切入口?怎么分析?怎么形成逻辑、总结为答案并表达出来?考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并据此对一个学生作出判断。
教育部规定,自主招生在录取分数上,一般不能低于考生所在地的本科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这意味着所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必须对自己超越高考重点线有把握或者有信心。要在一批过高考重点线以上的学生中进行筛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完全靠常规题目能够完成的。诚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言:类似“如来玉帝”这种试题,考生绝对无法备战,即便是去年的试题,对今年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这就要求考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淀厚度。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各校的考试模式也在探索之中,“神题”虽然在媒体上占据了大量篇幅,在实际的考试当中却只有很小比重。这些题目也许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也许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但是因为新奇就大惊小怪,实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