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北京报志愿结束了,但很多同学、家长还是放不下,报高了担忧,报低了后悔,听到比自己的成绩好的同学与自己报的是同一所院校,就开始害怕!家长之间也会打探各种报考信息!
其实自5月17日起,家长、考生能做的就是争取考出理想成绩。报考志愿、高招录取都存在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就像去年北京文科,北交大的录取线超过外经贸,北科大的录取超过北航;假定类似情况今年发生在理科,又能怎样?当初报志愿时我们敢这样想、这样报吗?现在能改变我们当初的决定吗?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今年的家长比往年更焦虑,无非是担心孩子不能进入心仪的大学。高考只是过程,不决定人生成败!当年一个没有考入自己理想院校的考生,如今满怀信心即将开始新的学习征程的准研究生,应我的要求写下了自己多年的感怀,希望能缓解您目前的紧张、焦虑!
青春就像万花筒
昨天看了《中国合伙人》,感触颇深。故事中的成东青,历经三度高考,终于考入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但在毕业后仍逃不脱窝囊的本性,竟然留校当一个照本宣科的英语讲师也不得,落得个被校方公开开除的下场,一时声名狼藉;而另一位主人公孟晓骏,出生于留美博士世家的他,不仅就读于全国最好的大学,还拿到了那个年代所有青年梦寐以求的美国签证,然而豪言壮语之后的结果呢,却在美国的一个小餐馆当个连服务生都不如的打杂工,艰难度日。所幸在电影这个艺术世界里,两人最终凭借着“新梦想”这个英语培训学校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电影感动观众,赢得好评,不仅因为它展现了一段励志的青春,更因为它向我们诉说了一个道理:
昨日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今日的辉煌,而今日的失败也不能预示明日的落魄。
电影看完,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
高中就读于人大附中的那几年,是我最为骄傲的日子。因为穿着背后写着“人大附中”的校服,我可以听到邻居跟自家小孩夸奖我的话语,也可以看到外校同龄学生或嫉妒或羡慕的眼神。我的同学之间流传着一句玩笑,“学习不努力,长大去隔壁(人大)”,于是为了不让这句玩笑话在我身上应验,在人大附的三年里,我起早贪黑努力学习,连班主任私下都会跟别的老师说我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
然而结果是可笑的,高考前报志愿的时候,我的一志愿填的是个比“隔壁”还差一点点的学校。
我至今记得志愿填报结束后的某一个晚自习,我高中最好的朋友带着无比惊讶的表情问我为什么没报人大,我听了之后很难受。这种难受一直延续到高考结束后的夏天,我毫无疑问被我的一志愿录取了,而我最好的朋友上了清华。
像所有18岁女生一样,我的小心思让我有些嫉妒我的好朋友。整个夏天,我有时在想高三的时候我比她起的早睡的晚周末玩的少凭什么她去了清华我却连“隔壁”都没去,越想越难受;有时又在庆幸,幸亏没报“隔壁”,因为我的高考成绩在那一年真的比人大提档线少了一点点。
如今,我即将大学毕业,将要出国读研。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曾尝试着去一些知名的金融类公司参加面试。群面的时候面对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清华北大人大,就是自己学校的兄弟院校。但是我庆幸的发现,因为我这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我的简历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PK下去一部分曾经在高考时战胜我的同学而得到面试官的青睐。
另外巧合的是,我和我的高中好朋友竟然将要前往同一个城市,我们都将前往美国纽约曼哈顿,这个毫无争议的世界中心。虽然我们不是同一个学校,但这一回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将要就读的学校是我这个专业全美就业前景最好的学校之一。
因此,各位家长,此时的你们完全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报更好的学校而焦虑万分。时代已经改变,高考再也不是人生唯一的转折点,哪怕未来的考研出国就业也只能说是一个暂时的起点。
我没有用那些历经失败最终成功的名人事例,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不值一提,更何况谁又能保证今日的辉煌明天不会成为泡影。我用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举例,是希望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若您的孩子比我优秀,那就给予他们信任,若和我一样也许会经历高考失意,那请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
因为青春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着无限种可能,每一种都同样美丽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