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偏重自然地理,难点较多,而且综合性较强,要想从根本上理解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些跨学科知识的储备,本人就高中地理中几个常见难点,做一些解读,希望对广大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有一些帮助和启示。具体问题如下:实际的晨昏线是否是一个大圆?
从理论上来讲,晨昏线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应该是个大圆。但实际上,因为包围地球的大气又散射折光的作用,使得地平面以下34`光线,能折射到地平面上来。这样,当清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34`处时,在地平面上已经可以看到散射折射光;同理,当傍晚太阳已处于地平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能看见它。因此昼半球比夜半球大。
另外,从地球上看,太阳是一个圆面,而非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却缩小50`(34`+16`)。因此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是一样大,晨昏线也并非真正的大圆。在春、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是真正等分。这两天的白天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但是在教学上,为简便起见,我们仍可把晨昏线看成大圆,把昼夜半球看成一样大小。
1月份地球在近日点,为什么北半球处于冬季?
按理说,1月份地球在近日点,接受太阳光热最多,应该是夏季,为什么北半球正处冬
季呢?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确实会受到全球因素,即地球所得太阳热能总量的影响:距太阳较近的半年,地球获得总热量较多,反之距太阳较远的半年,地球获得总热量较少。但是这个因素是次要的,因为日地距离仅变化于远日15210万千米与近日14710万千米之间,即100:97。使全球所得太阳热能总量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比为972:1002,即:93:100,全年差值较小,仅为7%。
而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半球性因素是主导的,因为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全年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半球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比南半球大,白昼较南半球长,太阳热量分配此时侧重于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半年,而南半球是冬半年,反之北半球是冬半年,南半球是夏半年。南北半球各自所得的太阳热能,就其对全球总量所占百分比来说,变化于70%与30%之间,即:100:43,其差值较大,达57%。
所以1月初的地球虽然处在近日点附近,但这时的太阳热能有70%分配给南半球,只有30%分配给北半球,而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地面受热差值比这小得多。所以这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在7月份,太阳热能只有70%分给北半球,扣去远日点受热差值,北半球实际获得70%×93%=65.1%的太阳热能,南半球实得27.9%,因此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