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地区

国学生逆袭“史上最难就业年”

导读摘要:现代职场竞争激烈,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用六年时间研习中国文化元典的国学生如何面对现代职场?满腹的经史子集能否帮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现代中国是否还需要国学?现代中国应如何对待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国学?带着这些问题

国学生逆袭史上最难就业年

国学生逆袭“史上最难就业年”

“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书,一周大概能看两本书吧。《论语》几乎是‘逐字’读的,《十三经注疏》版《论语》、皇侃注《论语》、朱熹注《论语》、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乃至敦煌出土的郑玄注《论语》,都仔细阅读过,这确实让我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

这是国学生吕明恒的大学生活,他从2007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便沉浸在国学典籍的浩瀚海洋。经过六年的本硕连读,他考取北京大学汤一介先生的博士生。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有32名2007级毕业生,其中有8人考取北京大学和海外名校的博士生。

2013年因为699万大学生毕业求职,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7级32名硕士毕业生却像皇帝的女儿一样“不愁嫁”,除了8人攻读博士,23人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还有一位同学已有意向,正在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05年,以期接续几近中断的国学传统,曾是教育界的一大新闻。国学院的学生是本硕连读,学制六年,专业课程有《论语》研读、《诗经》研读、《史记》研读、《周易》研读、《文心雕龙》研读等。这些像古代士子一样的国学生能否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现在,32名国学生的就业状况给出了答案,他们在“史上最难就业年”里的逆袭,足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而实际上,国学院的前几届毕业生也分得不错,几乎没有失业之虞。

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

现代中国需要国学

现代职场竞争激烈,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用六年时间研习中国文化元典的国学生如何面对现代职场?满腹的经史子集能否帮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现代中国是否还需要国学?现代中国应如何对待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国学?带着这些问题,本报驻京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教授。

国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燕赵都市报: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学生却能顺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国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黄朴民:近几年国学院的学生就业总体上比较好,今年尤其突出。我们国学院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院校中第一家国学院。它以教学为主体,同时也包含了科研、社会推广、国际交流等。它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符合了国家传承文化、弘扬文化这一时代主流,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体现在软实力、硬实力多个方面,而文化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内涵。我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但不能忘掉自己的根,要珍视和维系我们的传统,充分借鉴和运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

国学的第二个优势是,对各个学科的贯通。近代以来的文、史、哲学科分类是有意义的,任何一种学科的建立,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包办天下。我们国学教育与文、史、哲分科教育其实是互补的,它在教学当中比较注重打通传统文史哲分科的那种界限,尽可能做到贯通,培养通才型人才,中国传统学术有辞章之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义理之学,相当于今天的哲学;考据之学,相当于今天的历史学,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三者完全分开的话,这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就破坏了。另外,中国的学术有自己的特色,经学、史学里的好多东西,你很难认定是哪一科的,你说《史记》是什么?它不仅包括史学、文学,而且包括着深刻的思想,更包含有天文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内容,需要进行整合性的综合研究。

国学专业的第三个优势是回归元典。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特别重视古代经典的学习与诠释,例如,《论语》是一门课,《孟子》是一门课,《老庄》也是一门课,这种课程设置的好处是,学生通读一本经典以后,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候“以一驭万”,即所谓“一法通,万法通”。

国学专业的第四个优势,我们借鉴古代书院式教育的经验与做法。近现代工业化后的教育方式中,一大特征是批量生产。有些专业需要和适宜于批量化生产,比如社会科学领域的不少学科,而人文科学的个性化特别突出,手工作坊式的路径,师徒相传的方式,或许仍有存在与坚持的必要。我们借鉴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一是实行全程导师制,二是实行游学制度,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每个国学生的本科和硕士阶段各有一次游学机会,到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名城游历,从感性上认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此外,我们实行六年的本硕连读制,不要小看这个学制问题,它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外界非学术因素对学生们的干扰,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稳定作用。

国学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大地

燕赵都市报:许多人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是培养国学大师的,而有的学生却走上了和国学看似“不搭边儿”的工作岗位,比如有的同学去了银行,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黄朴民: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中国有多少国学大师?民国时期是国学比较兴盛的时期,但也仅仅出现了马一浮、章太炎、马叙伦、王国维、陈寅恪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学大师而已。任何事业都有两种状态:理想态和现实态,分子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分母。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国学院一定是以最高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可国学大师凤毛麟角,现在没有几个人了,将来也不可能多到哪里去。可是假如没有一个崇高的目标的话,事业就没有一种庄严感、神圣感。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放低身段,脚踏实地。温家宝前总理曾经说过,要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培养国学大师就是我们的“仰望星空”。而培养更多的国学传播者、文字工作者等普通劳动者则是我们的“脚踏大地”,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国学专业不是“多多益善”

燕赵都市报:中国人民大国学院的学生就业状况很好。这是否说明,国学专业,以及中国传统文、史、哲专业将会受到职场欢迎?

黄朴民: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少则明,少则得,我们人大国学院,还有武汉大学国学院等单位属于“就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中国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大一个就业市场,要消化几十个、百多个国学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的。就好像说,发行一套学术专著,大陆印5000册,可以卖光了;台湾印500册,可能好长时间也卖不完。你说台湾人不爱学习吗?台湾人同样爱学习,但是它就那么小一个地盘,很容易就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好多专业也是这样,假如大陆出现200个国学院,学生同样也分不出去。另外,我们毕竟还是处于首都北京,依附于中国人民大学这一名校。人家不仅仅看重国学专业的背景,更是对人大这种名校地位的认同。中国的教育就怕一哄而起。法学好不好?经济学好不好?管理学好不好?可师院、师专都办法学院、财经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需要这么多吗?新闻工作者需要这么多吗?

当代社会中,国学传统几近中断,国学人才太少了,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做得好一点,就会得到社会加倍的重视和欢迎。我们社会对国学是有需求的,而且这个需求随着我们国力的增长,随着我国对文化的日益重视,将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恒量的需求。

燕赵都市报:国学在现代职场中还有哪些作用?

黄朴民:在职场当中,国学可以改善我们的队伍结构,填补原来队伍的空白,提升职场队伍的总体文化素质,以及改善我们职场文化氛围,尤其是扭转价值错位的现象,我想,对于职场文化生态,国学是会发生影响的。现在由于诚信的缺失,大家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感恩之心,没有是非之心,在社会生活中,大家都是加害者,同时大家又是受害者,取小利而舍大义,忘恩负义,投机取巧,这些东西,我们相信,国学所承载传统文化的精神会对这些东西有所批判,有所控制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国学一家可以承担的。还需要法制,需要其他的规章制度,还有领导的表率作用。这是多方面的。但国学从长远来讲,对职场文化建设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

相关高考热词TAG搜索:学生  就业年  最难  

“艺考头条”APP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 — 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艺术生都在用!就差你!微信扫一扫,立即下载!
← 及时发布最新的艺考资讯,解读艺考最新政策、招生简章、录取规则。

艺考 · 头条

高校毕业生求职走稳就业路

高校毕业生求职走稳就业路

缓解文科就业难要“术业有专攻”

缓解文科就业难要“术业有专攻”,2013年的就业人数将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就业形势较去年来说更为严峻...

北京科技大学打起了“组合拳”扶持创业团队落地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打起了“组合
冷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欣赏冷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欣赏
静物素描组合写生作品静物素描组合写生作品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375331114@QQ.Com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进行处理。

专业与就业热门TAG标签

关注美术高考网

更多

美术高考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美术高考网官方新浪微博

美术高考网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美术高考网APP

用UC浏览器扫一扫

收藏美术高考网手机版

美术高考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