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录分离,部分科目实行多次考试,在2010年公布实施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刚要》以及随后公布的实施细则中,早已经明确提出了。高考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引起高度关注没有什么,只是这其中的不同的反对声,倒是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反省。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了英语调整为一年考2次,取最优成绩的做法,方案一经公布,马上掀起轩然大波,议论纷纷,反对声不小。
对英语等部分科目进行一年多次考试,评价等级化,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来自这些年对高考的批判意见。第一,12年寒窗,靠一次考试一锤定音是不科学的,如美国的高考,可以考多次,选择最高分作为依据。第二,貌似精确的百分制评价,其实并不科学,语言类考试,更适合等级制评价;第三,高考考试科目过多,负担过重,应该把能减的科目减下来。
果真顺应了这些批判意见,要这么改了,批判与质疑的意见又都来了。这些意见无非这几点:第一,考两次,增加了学生负担。第二,评价不够准确,太模糊了。
考,也不是,不考,也不是,这些改革遭受的非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所有教育改革的困境。
批判高校录取只看分数的评价是不科学的,动辄讲美国高校如何录取,那么取消高考,不唯分数,改为综合评价,高达90%的人又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担心没有了公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加分政策,保送生制度,这类改变唯分数评价的制度饱受诟病就是明证。
教育部门怎么办?
高考被誉为教育的指挥棒,因此很多人寄期望通过高考录取改革以撬动教育改革,尤其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问题,尤其是应试教育问题,绝不是一个教育政策的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中国人就是到了美国也会择校,也会上辅导班,也会搞一个“爬藤(长春藤)”联盟,这个指挥棒被扭曲,绝非教育本身形成的,需要社会阶层的差距缩小,需要家长观念的调整等等,我们绝不应该寄期望一个高考改革来改革所有问题。
同时,任何一个政策、措施,都会有其有利的一面,也会有其不利的一面,家长、考生需要理性面对,媒体也需要理性客观对待,我们核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能一边倒地肆意批判存在的,而罔顾有利的一面。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教育与教育政策就会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一会东一会西地打摆子。近10多年在高考改革上,应该说是变化最多最频繁的一个阶段,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但同时,也明显有改革变化过于频繁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每一次的改革变动,都是有巨大成本的,在一定程度上,如果频繁改革,实际上也是在折腾家长,考生、学校。
因此,我们对于英语考试的改革,对于高考改革,乃至所有教育改革,都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不要期望一个办法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要期望一个政策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给一点宽容,让改革能前行一步,让更多人满意,否则,任何一个改革都会寸步难行,否则,改革就会像打摆子一样,最后,受害的还是多数考生与家长,是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