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行的高考制度,民众可谓“又爱又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吴颖民指出,社会上对于高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觉得高考要坚持,不能改变,是目前最公平、最可行的人才选拔方案。也有一种声音认为,高考很多问题,它摧残人才,它埋没人才,它误导社会和青少年。“据我观察,普通老百姓举手赞成的最多,专家学者、见识较广的人赞成改变的声音最大。”吴颖民说。
11日,“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3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提及,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
高考究竟该怎样改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胡建华指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一定要坚守三大原则,首先是公平原则,每一个具有接受高等教育能力的人都应享有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是适应性原则,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找到适合他能力发展的专业。最后是高校主导原则,比如说学生适合读理科还是适合读文科,最终应该由高校来决定。
“但是,目前国内仍是政府主导的招生制度,虽然也是高校直接录取,但是分数线却是由政府部门划定的,学校只能在某个分数段录取学生。”胡建华说。
吴颖民认为,高考考试科目、分数比值以及录取方式要由各省自己定。他还进一步建议,最好的方向是给大学放权,大学有更大的权力,不同的需求、标准,会促使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放权、多样化是目前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措施。
关于放权后可能导致的“暗箱操作”,吴颖民表示,不迈出这一步代价可能更大。现在大家都担心“暗箱操作”,其实有解决的办法,就是“晒太阳”,让大学的一切操作在阳光下进行。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酝酿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拟取消小高考加分,高考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江苏方面做了澄清,但是吴颖民仍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以省为单位进行统一高考,短期内不会变。教育部将高考改革的权力下放到了各个省,不再是全国统一模式,鼓励各省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