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选修课程啦……”前晚6:15左右,湖州中学高二年级的教室内陆续走出一些学生,向新近落成的录播教室走去,他们手中还抱着书本、笔记本,边说边走,拉都拉不住。
从学生口中,记者大概了解到,学生兴冲冲地是去上一门名叫《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选修课。上课的不是湖州中学本校的老师,而是浙大的物理系的教授盛正卯。闲聊间,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声响起,仍不见盛教授进教室,录播教室内47名学生却见怪不怪,将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教室前面的白色屏幕上。
高中生与大学生同步上课
“这是一堂同步视频课程,浙大的老师在给自己学生上课的同时,我们的学生通过视频,与浙大的学生一起上课。”湖州中学校长吴维平说。
据悉,这是浙大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一个中学同步教学点。
高中生与大学生同步上课
在47名高中学生通过远程视频听课的同时,浙大的教室内,也有80名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听盛正卯上课。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是浙大的通识课程,这学期,湖州中学与浙大合作开课,把它引入到知识拓展类的选修课程中。课程从9月中旬开始,每周一晚2个课时,一共32个课时,昨晚是第3次课。
让高中生与大学生一起上课,高中生听得懂吗?
“听得懂,听得懂。”趁着课间休息时,记者随便问了几个学生,被问到的学生一个个点头如捣蒜,“感觉内容很新,平时上课没碰到过,但老师讲得很有趣,听着有点像科普知识。”
当然,这一个个说听得懂的学生,基本都是对物理感兴趣、物理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毕竟是上大学课程,上课的这拨学生都是学有余力的。”为了方便学生提问,在两节课结束后,盛老师还会特地在教室多留一会,这些高中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向盛老师提问。此外,湖州中学为这堂课配备了一个“助教老师”,负责在课余时帮助学生完成作业等。
老师备课时多费些心思
吴维平说,当初在与浙大进行协商开课时,主要是考虑到学有余力的理科学生,但同时课程内容又不能太深奥,在高中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盛正卯教授的这门课程又是2004年入选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最后敲定从这门课程开始尝试。
因有高中生与大学生同步听课,为了要让大学生不觉“肤浅”,又让高中生能听得懂,盛正卯在备课时可谓是“煞费苦心”。“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上,使用的案例多是生活中会碰到的实例。”盛正卯说。
虽已尽可能讲课让高中学生能听懂,担心高中学生在学习中仍会遇到疑问,盛正卯打算在期中时,去湖州中学与这47名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
“除了我之外,这堂课的另外一位老师叶高翔也会去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据盛正卯介绍,这门32个课时的课程,他与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高翔各上16个课时。
通过考核学分可带入大学
盛老师说,之所以重视与高中生的对接,主要是这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将与浙大的大学生一样,接受课程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如果这门课能过关,学生不仅可以获得高中选修课2个学分,与浙大学生获得的选修课学分一样。今后,如果学生能考入浙大,在大学时可以免修这一课程。
那么,如何考核呢?盛正卯介绍,考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闭卷考试与论文,各占总分的50%。闭卷考试时,这些高中学生将与浙大的学生同时开考,卷子的内容也是相同的。考完后阅卷也由盛正卯和叶高翔两位上课的老师批阅。
至于论文,盛正卯说不会对高中学生“手下留情”,要求完全与大学生一样,但不会限制论文的题目,“论文不注重学生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是否能有一些创新的观点。”
让高中生写论文是否会影响学习呢?吴维平说,期末时,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学校考核,还是参加浙大的考核。“学校考核相对会比较简单,但在形式上会参考浙大的考核。”如果学生只参加学校的考核,通过考核后仅能拿到高中的2个学分,但这2个学分得不到浙大的承认。也就是说,想要拿到浙大的这2个学分,必须要参加浙大老师的考核。
不少高校与高中达成互认学分协议
事实上,从去年秋季深化新课改起,杭城已有不少高中学校与大学、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开课,有些高中学校也已达成与大学互认学分的协议。
杭二中与北大合作开设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这5门课程,主要也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课程结束后,由“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委员会组织统一参加考试。学生的选修成绩,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予以承认,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杭高,从上学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现代纺织与人类文明》这两门课程是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学生达到课程考核要求,如果大学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承认学生在高中时所修的这两门课程的学分。
杭师大附中职业技能类的《茶艺》课程是与浙江树人大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