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降分可能遮蔽了高考改革的真问题
北京市教委10月21日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1、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2、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3、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4、数学150分不变。此外,在北京的中考中,语文总卷面分将由120分上调至150分;英语将由120分下降至100分。北京教育考试院还表示,高考英语可以一年两次考试,如果你高一的时候就考到了100分,那么高二高三的时候就可以不学英语了。
近日,多省都在酝酿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要么是取消听力要么是不计入总分,虽然尚未尘埃落定,但“弱化英语”的态势已经很明显。如今,北京率先出台方案,规定从2016年起,中高考中英语的分值将有所降低,而语文的分值则相对地有所提升,这可能会对其他地区的高考英语改革做出示范,“弱化英语”的趋势,也很可能会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京的规定一出,网友便开始议论纷纷,尽管各种观点都有,但好评率还是占了多数。不可否认,“弱化英语”是一种理性回归,有利于为畸形的“英语热”降温。此外,这引发好评还有另一重原因,那就是迎合了公众“取消英语救救汉语”的呼声。今年9月8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这样的呼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的确有不少的拥趸。
客观来说,“弱化英语”也不可过于拔高。毕竟,高考改革的步伐,远不止英语这一环节。过分地关注“弱化英语”,很可能遮蔽了高考改革的真问题。在“弱化英语”之外,高考改革的拼图还有不少。如异地高考,尽管各地的方案大多出来了,但“门槛高”的规定本身,正消解着这项制度的善意初衷;再如高校去行政化,但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真正的行动的确不多;又如多元评价体系,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单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多元评价才更加妥当,但制度方面的努力,仍然十分鲜见。
简言之,高考改革绝不可能只是单一的改革,那无论是最近引发热议的“取消高考加分制度”,还是如今“弱化英语”的举措,都只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拼图。完成了一块拼图,固然值得高兴,因为这也是一种进步,但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继续推进高考改革向深水更深处迈进。毕竟,公平与科学才是高考改革的最终旨归,那就需要无限的努力。所谓公平,便是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均等的机会;所谓科学,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中肯,不能厚此薄彼。
事实上,早在2010年7月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其中就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这已经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方向。按着这样的要求,再制定具体的方案,继而再按着这一方向去细化完善政策即可。就眼下来说,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而不是让其停留于“纸面上”或“文件上”。“弱化英语”的改革已经出来,我们希望其他的高考改革步伐也同步推进。
更多关于高考方面的信息请继续关注中华美术高考网的高考信息频道。
重庆晨报评论员 龙敏飞
观点延伸>
降低英语分值
绝非放慢向外部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向外学习、走出国门和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共同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热,这是中国人打破保守、走向开放的重要伴生现象。
如今,降低英语考试分值绝不是英语学习不重要,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步子变小。降低英语分值之后,把众多学生从过重的英语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应当采取配套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于外语和涉外专业人才的选拔、培育,并做强做精外语等涉外专业类校院和研究机构,为国家对外开放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