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降分就能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吗?
问题是,英语考试降分就能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吗?
在民国时代,并未有现在这样诸多的英语标准化考试,但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依然层出不穷。号称“清末怪杰”的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他曾批评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由此看来,改变“哑巴英语”的症结由来已久,不是仅仅通过英语考试降分就能改变的。
在多年的课程表设置上,语数外中的“外”被狭义定义为“英语”,“一语独大”的格局严重破坏了语言生态平衡,事实上,有不少学生就是对英语不感冒,但却对日语、法语等语种驾轻就熟。而在国外,多语种的教学体系早已成熟,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或是否实用选择自己的外语课,很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种外语,这已是一种常态。
英语考试降低分值的初衷是好的,能够击碎当前英语学习的泡沫,但如何真正能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如何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外语素养?这是当前英语教育者应该思考的地方。
近日,多地正在制订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纷纷把调整的重点指向英语科目,不约而同地降低了其权重。将于2016年开始实行的北京新高考方案,直接把英语科目的分值砍去1/3,从150分降至100分。教育大省山东,明确2014年起高考英语不再统考听力;重庆市则在去年出台的高考方案中规定,自2013年起英语学科(不含听力)考试时间调整为100分钟,自2014年起,高考英语科目统考笔试部分不再含听力。(10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那书中的男孩LiLei,身边的女孩名叫HanMeimei,还有Jim、Lily和Lucy,Kate、LinTao和Uncle Wang,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叫Polly。”对于绝大数80、90后而言,从捧起这本绿色封皮的课本开始,英语便和我们的生活进行了无缝对接,并成为各类考试的镇考之宝。仅就国内考试而言,从中考高考到考研考博,都需要考英语,最近的国考中不少岗位也对英语等级作了限定,而面向国外的托福、托业等考试更是不胜枚举。最近甚至还听说了一位同学和她男朋友闹分手,原因是其男友至今还未通过四级。
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可是学了多少有用的英语呢?英语考试的不少题型设置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未回归工具学科的本质属性。2013年高考结束后,有媒体曾邀请外教试水英语试题,而外教惊呼看到第一道语法题就“晕了”。他们认为,“这些语法题几乎都是‘中式思维’,以中文的方式‘硬翻译’过来,却不重视句子的实用性。这些表达很不地道,我们在美国永远不可能这样教学生,也不会这样说话。”他们不明白,中国学生为什么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些题上。
最近各地正在酝酿的英语考试新政,无疑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改变开始了!借用奥巴马在2008年的经典竞选口号,那就是“Change We Can Believe In”!前不久,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宣布从今年12月考试起,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将发生变化:翻译由单句变为段落、不再考查完型填空,四六级将更倚重“能力测试”。最近的高考英语改革无疑与这一理念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