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近几年高考志愿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考生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常见,常听,常说的一个词。但对不少考生家长来说,它又是最“熟悉”的“陌生”词。为了让您对平行志愿有个常识性的了解,高老师博客将考生家长关于平行志愿的常见问题汇总如下:
1.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的院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志愿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
招办在投档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根据各省市的不同,一般为3—6个)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A提档,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或将所报的几个平行志愿都检索结束为止。
2.平行志愿有什么作用?
实行平行志愿有以下几大作用:一,平行志愿可同时填报几个院校志愿,扩大了选择面,有效降低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二,提高了高分考生的投档率及录取率,在很大程度上保护高分考生;三,提高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自由度和被高校录取的满意度;四,促进了高招公平与教育公平;五,考生报考志愿的匹配性增加,提高了录取考生的入学报到率及减少复读生;六,减轻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焦虑心态。
3.平行志愿有几种形式?
从填报方式上来讲,高考志愿主要有平行志愿和传统顺序志愿两种方式,平行志愿又分为完全平行志愿和不完全平行志愿。
近两年,上海地区实行的是完全平行志愿,文科、理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的高职(专科)均设置“平行志愿”,即:第一批设置按字母A、B、C、D顺序排列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第二批设置按字母A、B、C、D、E、F顺序排列的6个平行志愿院校,第三批设置按字母A、B、C、D、E、F、G、H顺序排列的8个平行志愿院校。
北京地区则实行不完全平行志愿。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均设置两个顺序志愿,4所志愿学校:第一志愿1所学校,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包含A、B、C共3所学校。(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为顺序志愿,考生可报两个志愿学校。专科普通批为大平行,以“1个专业+1所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每名考生可填报20个平行志愿。)
由于各省(市、区)在填报志愿方式上的差异,决定了各地填报志愿的规律性也有所差异,家长必须把握好考生所在地的填报方式,熟悉该种方式的特点,从而规避志愿风险。
4.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对同一科类批次线上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从A到C学校的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只要被检索的几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相同分数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学校投档条件时同时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对考生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上一个考生的志愿未检索完毕,不会对下一个考生投档,体现了“分数优先”的原则;对考生所填平行志愿顺序由A到C依次检索,体现了“遵循志愿”的原则。
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考生未被调档高校录取(可能是考生自身的条件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或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就没有再投到同一科类批次的下一所学校的机会。由于北京规定平行志愿各学校的调档比例统一为100%,所以从理论上讲考生不存在分数原因的退档风险。
5.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关系。
有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就是各志愿之间完全平等。只要考生分数足够高,在A、B、C等几个平行志愿中,就能被录取分数最高的一所院校录取,或可任选一所院校录取。这样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平行志愿的几所院校之间还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
平行志愿是按考生所报考的几所院校的排序先后依次检索,只要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即向该院校投档。简单来说,投档时不会投向分数最高的院校,而是投向排序在前的院校。
6.填报平行志愿有什么技巧?
由于平行志愿的A、B、C几志愿院校之间存在先后之分,所以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可将最想报考的院校排在前面。另外,几个志愿间也要注意拉开梯度,如果考生选择的几所高校提档分数都差不多,可能会出现几个平行志愿一个都投不出去的结果。
一般来说,平行志愿的中的几个志愿学校,可以要从高到低排列,形成梯度。第一所学校可以选择“跳起来够得着”的学校,大胆冲击一下;第二所学校要选择与自己平时水平相当的学校,以求稳定;第三所学校是保底校,要确保“托得住”,几个学校间要拉开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