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
招生考试分离是高考改革核心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动招生与考试的分离。招生与考试不分离的情况下,单纯做考试改革的意义不大。招生与考试制度分离后,可以将现有的选拔考试转变为评价考试,并借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模式,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力,目前高考教育改革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决定》中提到的“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内容,需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其真正落实下来,兑现承诺。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交流轮岗有困难 需顶层设计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北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认为,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有利于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基础薄弱校的水平提升有一定好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流动机制的建立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教师流动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区县财政部门承担相应经费,但是由于经费差距较大,对于某些区县来讲存在困难。另外,考虑到教师居住地、工作及生活等现实情况,也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需要顶层设计。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均衡分配。朱建民认为,学校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向着“分层培养”模式改进。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强调其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晨报记者 王斌
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可构建院士腐败整肃机制
这一全新的改革方向,对已经固化多年的中国“两院”院士体制无疑将构成一定冲击。
有关专家指出,在一般人看来,有资格或者有可能当选院士的人必然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佼佼者,同时也是科学道德的模范和旗帜。但即便院士选拔做到了“严把入口关”,仍约束不了院士们当选后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和“公务员退出机制”一样,建立“院士退出机制”,设置“出口”。这样就可以惩戒那些亵渎学术道德、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损坏院士群体公共形象的院士,并构建一套可供现实考量的学术腐败整肃机制。
当前,我国没有就院士的退休年龄做出明确规定。在许多人看来,一旦当上院士,就意味着终生拥有这种荣誉称号,这使许多本没资格或者没必要争当院士的人蠢蠢欲动,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院士的资格。而在国内,一些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非常看重头衔,院士头衔对申请项目资金是非常有好处的。显然,这些有着头衔却无力致力于研究或工程的“院士”,挤掉了那些创造能力强的年轻专家的机会和项目。这对科学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晨报记者 韩娜
其他亮点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