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中将引入"进退制" 推进教育放权改革
教育部此前已传递出一个信息,即未来高校自主招生中将引入"进退制"。如果某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有问题,将给予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主招生的权力。
暂缓或者剥夺自主招生权,有因噎废食之嫌
暂缓人大自主招生一年,有人赞成有人叫好。而叫好的人更多的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因为自主招生沦落为了走后门、谋私利的工具,丧失了公平,这样变味的自主招生就该暂停。
但是出了问题不去解决或者去改变,直接掐掉难免有犯了因噎废食的错误。教育学者熊丙奇也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考制度,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因此,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如果因学校自主招生出现问题,就收回自主招生权,那么,改革就将在原地打转,而且也错过推进深层次的放权改革。以传统的思维治理自主招生中的问题,难以治本,而解决自主招生问题,还得用改革思维。而北京青年报23日的社评文章也指出,暂缓人大自主招生不应该成为否定自主招生改革的理由,更不要成为继续推进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阻力。
应打破自主招生与高考的嫁接
有专家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自主招生其实是伪自主招生。参加学校自主招生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被要求参加高考、填报志愿,且把该校填报在A志愿或者第一志愿,高考成绩达到该校的承诺优惠条件方可被录取。这样的程序设计使得自主招生变异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且没有打破原有的单一分数评价体系。这就将自主招生和高考集中录取嫁接起来。
而此前有媒体调查在自主招生刚开始实施的前几年,也有高校尝试脱离高考看一些奖项,直接录取"专业人才",但却遭受到诸多质疑。后来教育部只好下令自招与高考成绩挂钩,但有一定的降分标准,从刚开始的降分幅度只有5-10分到现在降60分,造就了诸如蒋方舟之类的人才幸运之路。但争议也一直不断。但更多的人认为改革自主招生的关键还是要打破自主招生和高考的嫁接,让高校获得充分的自主权。
推进教育放权改革
前文提到由于高校招生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自主腐败"。但实际情况恰巧是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导致的。现实中,试点自主招生高校校内依旧实行行政治校,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这导致有限的自主权,为权力寻租提供新的机会。对于自主招生腐败,不少人认为是放权给学校惹的祸,但其实,这是放权不彻底闹出的问题。说到底,目前的自招改革,仅仅是将一部分权力从政府教育部门的口袋转到学校行政的口袋。并非是开放导致了腐败,而是不够开放、从而给腐败留下了寻租的空间。
回顾历史,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大学就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自主招生制度。当时的高校是教授治校,包括大学招生,都制定并事先公布自己的《招考章程》,详列报名条件、招生数量、考试科目和录取办法。也因为招生规模小、考生也较少,招生考试多为单独举行,多地设考点;也有委托、推荐招考及联合招考。特别是当时的大学成立专门的招生委员会,由学科教授、教务长组成,专职负责命题考试和招生录取,而不是由单一的行政人员招录。教育界一些人士认为,尽管目前高等教育开始迈进大众化阶段,自主招生的教育与社会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但其之前一些基本原则还是值得借鉴的。而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之下,自主招生更应该以改革的思维,不要让自主招生的有益探索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