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人才引进 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受青睐
信息产业人才引进招聘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约50家用人单位带来程序开发、软件测试等技术类岗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专业技术扎实、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受青睐。
实习要有“含金量”
招聘会刚开场10分钟,一家科技公司招聘台前就已经排起十几米长的队伍。排在第一个的毕业生付超军正在向招聘负责人“推销”自己:“我们有软件测试课程,而且我大二实习时做过测试的内容,有一些基础。”招聘负责人在他的简历上写下“有经验”后,看着附上的软件设计材料说:“我看你的实践经历挺对口。这个软件是你自己做的吗?”付超军点点头,接着就向招聘负责人介绍在做这款软件时的思路、遇到的困难以及最后是如何解决的。经过15分钟左右的面谈,付超军得到了复试的机会。
当天找工作的多是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的应届生。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是多家单位的普遍缺口,也是应届生应聘踊跃的职位。记者在现场转了一圈发现,每位招聘人员几乎都有一个口头禅——“这个软件是你自己做的吗?”
在招聘人员看来,自己独立完成和与其他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区别很大。那些独立完成软件开发或测试、有对口实习经历的应届生是招聘企业最需要的。
“工信部前一阵儿刚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了4G牌照。随着4G的到来,手机上网更快、更便捷,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测试人员的缺口会更大。”一位招聘人员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公司,他们对软件开发和测试工程师开出了最低6000元的月薪。
沟通能力受重视
“我想要应聘软件工程师的岗位。”“你有相关的项目经验吗?”“我专业课成绩很好。”“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优势?”“我的专业课成绩很好,我得过很多次奖学金。”
这是发生在一家通信公司招聘台前的一段对话。毕业生的“答非所问”让招聘负责人有点儿沉不住气了:“你在回答之前,请先听清我问的是什么,好吗?”
记者注意到,这种“答非所问”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在每个招聘台前,“你的优势在哪里”、“你对这个行业了解程度如何”几乎是每位招聘人员必问的问题。有的毕业生回答得比较流利,逻辑相对清晰;有的毕业生却答得磕磕绊绊,抓不住招聘人员提问的“中心点”。
在一家企业招聘台前,招聘负责人田开亮根据毕业生回答问题的表现,分别在简历上做了记号。“五角星表示沟通很顺畅,圆圈表示沟通有困难。”田开亮解释,大家对软件工程师这样的职位存在一些误解,以为他们每天只要对着电脑“敲代码”就可以了,不需要说什么话。而实际上,他们要跟软件测试、产品、运营等多个环节的人员沟通交流。“一个程序的完成是一整条工作链。如果毕业生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就可能无法正确了解产品定位,也无法将测试人员反馈的代码错误做出恰当的更改,这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行,降低工作效率。”田开亮说,“技术扎实又会表达的毕业生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