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简介
办学传统:忠诚进取,精工博艺
学校校训:敦德励学,知行相长
办学特色: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
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依法办学; 坚持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校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学产研结合之路;夯实基础,科学管理,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定位:学校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面向企业,立足一线,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
历史沿革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之一,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成为国家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兵工本科院校;199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西安工业大学。
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二、一、三、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目前已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影响较大、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未央、金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 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3亿元。现有教职员工16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本科生17000人。现有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和体育学院以及工业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等14个教学科研单位。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000人,17人被重点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称号的专家40余人。有110余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现有国内、外双聘院士10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担任我校“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学科布局
学校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注重突出兵工特色,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促进学校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兵器行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光学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省级特色专业。现有15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及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予权,4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经过50多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人才培养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三本)。
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8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学校的“面向中小企业创建一线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获批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目前,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居于前列。2011年,学校获批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训练工程化,实验综合化”的要求,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业中心作为我校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是学校工程实践教学的基本平台,其先进的设计思想、完善的运行机制、优良的设备和环境受到知名专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以及陕西省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百余项。
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冠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五连冠”。男子足球队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学校在书法教育领域颇具特色与实力,是较早开办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刘自犊先生曾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华篆书第一人”;陈泽秦先生曾当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学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一批学生多次在全国、教育部、省级书法大赛中获奖。
科学研究
学校在微光电器件制造、光学工程、簿膜技术、光电靶场测试、精密机械制造与检测、特种加工、材料加工工程、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领域,研究特色鲜明、方向明确,研究队伍稳定,已具备承担大中型科研项目的实力和能力。
学校目前拥有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教育部与陕西省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开展创新性研究、队伍培养以及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是学校突出研究特色、承接高水平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目前学校承担着国家863、973、国防973、总装备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以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等各级各类项目近千项。近三年,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8项;被收录论文900篇,其中:SCI 82篇,EI 562篇;申请专利280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授权专利199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已经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被授予陕西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十一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进展。新型微纳米陶瓷相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完全取代了进口;磁场复合电解加工技术为国内首创;光学元件等离子体制造技术用于国家重大工程;研制的光电高速靶场系列测试仪器,已经成为我国同类产品的校验级产品;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CNC齿轮测量中心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与市场垄断。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会影响
在建设和发展中,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学校题词。国防部长张爱萍、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教育部领导、兵器工业部领导以及省、市领导同志来校视察工作并为学校题词。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1960年代,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学校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先后1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并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2000年获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称号;2010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工会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5项;获陕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获陕西教育系统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学校有2名教职工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近年来,国际交流和港澳台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有20多所高校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为许多学生到欧洲、美国以及台湾地区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