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艺考经济高烧不退坑了谁
2014年,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招生总数是1800人,而报考这3所院校的艺考生达到8万人次。这意味着每50人次的考试中仅有1人会被录取。然而,北京冬天零度以下的低温与冰冷的淘汰率丝毫没有影响到考场外红红火火的市场。
“考试指南”、“考试形象设计”、“考前强化培训班”……不管在考场内的成绩如何,每年大部分艺考生都在这个市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些花费在艺术院校的专家看来,大部分是不必要的。
专业选择盲从培训难获回报
记者从上述3所院校了解的数据表明,从2010年以来,3所院校的报考人数几乎均处于直线上升趋势,今年的报考人数达到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面对迅猛扩大的艺考大军,专业高校的感觉却是喜忧参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郝戎说:“一方面,有更多的学生喜爱艺术,愿意投身艺术事业是好事,同时更多人报考也意味着学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出艺术的好苗子;但另一方面,在考生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到一些盲从现象。”
各校艺考初试超高的淘汰率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考生专业选择欠缺理性。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为例,初试过后,进入复试的考生只有考生总数的1/9 到1/10。郝戎说:“初试主要是根据专业的基本条件对考生进行筛选,换句话说,80%到90%的考生还不具备专业的基本条件。”
在考场与考生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也让考官们感觉不少考生并没有理解艺术专业的定位。在初试期间,对为什么报考艺术专业这一问题,有的考生回答说,因为我学习不好。还有的考生说,因为我爱唱爱跳坐不住。郝戎说:“这表明很多考生并没有科学理解艺术是什么,也没有根据自身条件冷静选择。”
加工的痕迹遮蔽了原有的特质
在几所艺考院校的考场外,来回向过往考生散发培训班小广告的促销员也很忙碌。记者看到,这些培训班提供的课程,从半年期的专业强化班到仅有数周的考前冲刺班都有,价格也从两三千元到五六万元不等。其中一个标明名校教师授课的为期仅两个月的精品班,不包食宿,收费2.1万元。
记者在北京电影学院考场外随机采访了十余名考生,这些考生全部参加过艺考的考前培训班,花费也从四五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一位来自广东的考生说:“考试总归提前有准备,心里才有底,和我一起参加艺考的同学基本上都参加了培训,就算刚开始没参加的人到最后也参加了。”
对很多考生来说,专业考前培训班的花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郝戎认为,这笔开销没必要。他说,不同的艺术专业对考生的要求也不同。例如钢琴专业,如果没有从小培养的童子功,不可能考上一流高校;美术专业至少需要五六年的基础练习才有望考上一流学校。而艺考中报名最为火热的表演专业,郝戎说: “希望考生和家长能理解,表演需要天赋,表演专业艺术考试简单地说,就是将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挑出来,而不是考核考生现在掌握了多少表演技能。考前培训班或许可以教技能却无法教天赋。”
他说:“考场里一些本身条件很好的学生,一到自选朗诵环节,表现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是在模仿自己的老师,他可能花了几个月准备了一篇朗诵词,而这正是考官最不愿意看到的表现,因为这种加工的痕迹遮蔽了考生原有的特质。”
艺考相关产业火爆 考生花费成倍增长
这几天在北京电影学院附近塔院小区的一间小化妆室里,七八个化妆师也异常忙碌。很多表演专业的考生在这里接受价格从80元到200元不等的专业化妆服务。其实,这些考生为了在考场上给考官留下好印象所做的这部分准备完全是不必要的。无论是北京电影学院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在初试的时候都要求考生素颜进考场。对化妆的考生,考官们不得不要求她们先洗脸再进考场。
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娜说:“虽然学院每年的招生简章都注明考生需素颜参加考试,但每年还是会有不少考生化妆,白花了几百元化妆费不说,还影响了考生的情绪。”
在艺考生的花销中,除了考前培训,最主要的花费就是交通食宿。由于艺术专业校考可以报多个学校的多个专业,很多考生并不考虑学校特色和专业兴趣,而是采取“撒网式”的报考方式,随着报考次数的增多,相关食宿、报考费等花销也会成倍增长。而艺考季就涨价几乎成了几所艺术院校附近旅馆的惯例。一些紧邻学校的旅馆每到这段时间收费都会比平时高一些,高峰时,原本两个床位的标准间还会放进上下铺,而每张床位的收费并不会降低。
延续多年的艺考热至今没有消退的迹象,火爆的艺考场面背后是数以万计家庭的大量投入。艺考热,究竟火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