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面临“升级”的大考
网络文学拉开精英化的序幕
2013年,网络文学迎来了新的起点。
首先,政府部门对网络文学发展高度重视。本年度中国作协吸收了16位网络作家入会,第七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共有19位网络作家代表出席,标志网络作家正式登堂入室,参与新世纪主流文学话语的建构。6月和11月,中国作协分别和广东作协、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联合举办了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总共研讨了阿菩、贾志刚、乱异等11位网络作家的作品。
其次,文学网站乘势而上,展开细部实力“比拼”,并着力于网络文学长远布局。由多家知名原创文学网站共建的网络文学大学成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应邀担任名誉校长。2013年12月25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携手盛大文学创造文学教育新模式,首开国内艺术教育网络文学专业本科全日制艺术教育。IT精英团队看好网络文学领域,网络文学业内加快整合步伐,呈现结构重组态势。
网络文学的海量作品实现了文学发展的多样化,网络中既有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血红这样的大众型作家,也有如江南、猫腻、酒徒、阿越、燕垒生、阿菩等一批致力于将网络类型文学向精英化方向转换的作家。后者突出的表征是,兼容娱乐性写作,进入文化反思阶段,形成独立的文学“品格”和写作“人格”,网络文学精英化的序幕或许正在徐徐拉开。
另一方面,媒体的引导作用也慢慢形成了一股力量,推动网络文学向精英化方向发展。最近,包括《人民文学》在内的一些传统文学杂志准备开始尝试发表网络小说,这让网络作家中有“想法”的作者,看到了通过回归线下让作品“留下来”的希望。对于普通作者而言,作为网络平台的“豆瓣阅读”显然更具亲和力,以网络为依托,以文学性为主导,既实现了在碎片时间里用移动设备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方便快捷,也给网络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豆瓣阅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文学杂志“圈子化”的倾向,这对新人的成长具有实际意义。
同时,网络文学自身加快了与主流文化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从单一的PC端数字内容,转变成纸质图书、影视、话剧和漫画作品,网络小说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以不同的样式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文学网站与主流媒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已成为一种常态。
粗放型读写模式难满足读者审美需求
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仍然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障碍。商业性是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完全排斥商业性网络文学就不复存在,但过度追求商业性,则导致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势必对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造成伤害。在这一对矛盾体中,相对平衡的发展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对当前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倾向,既需要警惕,也需要包容。
2010年移动互联网阅读平台建立之后,网络文学的直接收入几乎每年翻一番,从不足10个亿快速跃升至60个亿。但业内人士估计,2014年很有可能停止高速增长,甚至只能维持2013年的规模,这一局面对于大举进入这个领域的资本来说,将是一个很难接受的现实。
实际上,在此之前,危机已经有所显露,2012年上半年网络文学收入的增长率曾经出现过短暂下滑,说明读者“脱网率”超过“入网率”,但在下半年得到了回升。如果要对这个现象做出判断的话,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文学自然增长的红利正在日渐微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现有的粗放型读写模式,将难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提升网络文学作品的美学品质才是硬道理。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近年内将面临自我“升级”的大考,且难度不小。(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