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2014年招生专业介绍
京剧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始建于1952年,由郝寿臣、马连良、梅兰芳等艺术大师艰苦创办而成。侯喜瑞、孙毓堃、李盛藻、裘盛戎、叶盛章、孙毓敏等众多名家先后在校执教,2002年正式成立戏曲系,2010年更名为京剧系。
多年来京剧系以优异的教学成果,蜚声中外。培养的学生分别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红梅”奖、“蚁力神”杯、“侯宝林”金奖等全国重大赛事中夺得大奖,为北京和全国培养了以张学津、孙毓敏、燕守平、赵葆秀、魏春荣等为杰出代表的4000多位戏曲艺术人才,以及以张和平、吴江、王玉珍等为优秀代表的戏曲界及文化艺术界的许多领导人才。并多次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局的表彰。曾数次组团赴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京剧专业是学院的龙头专业,北京市市级重点专业。京剧系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舞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在职专业教师81人,其中研究生12人,高级职称22人。为提高教学质量,我系还长期聘请李文敏、李鸣岩、张庆良、杨少春、王志怡、王代成、王鹤文、曹宝荣、潘永玲等戏曲界知名专家、教授来我系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京剧花旦行当剧目课》和《京剧青衣行当剧目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京剧花旦行当教学团队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京剧系下设京剧表演、京剧音乐、基功、舞台美术四个教研室,开设戏曲表演专业(舞美技师、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三个专业方向)。
戏曲表演(舞美技师)
培养目标:
为了传统艺术的规范继承和发展,学院结合全国各大戏曲院团专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决定开设“戏曲表演(舞美技师)”专业,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戏曲舞台容妆、服装、盔箱、道具等技术人才。为此学院与中国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等全国十大京剧院团以及中国评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等国家重点剧院团达成教学、实习及就业等协议,学生毕业后,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专业课:戏曲舞美常设通课、服装管理、梳妆、容妆、道具制作管理、舞台装置等。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写作、就业指导等。
戏曲表演(京剧表演、京剧音乐)
培养目标:
依据全国各大艺术院团及相关行业对京剧表演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养有志于传承京剧艺术,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知识,掌握京剧表演的高等职业技能和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胜任京剧艺术表演团体及相关领域的职业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京剧表演专业方向:剧目课、戏曲毯腿基本功、戏曲把子功、身训基础课、戏曲出手功、中国戏曲史、剧目赏析、中国文化史、戏曲发声课、戏曲着装课等。
京剧音乐专业方向:京胡专业课、京二胡专业课、京剧鼓板专业课、乐理、京剧月琴专业课、京剧三弦专业课、京剧打击乐专业课、管乐群曲专业课、视唱练耳、京剧音乐基础、音乐简史等。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写作、就业指导。
实训课:排戏、演出、观摩与讲座等。
地方戏曲系
为推动多层次办学需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于2010年成立地方戏曲系,目前开设评剧、相声、北京琴书三个专业。评剧专业始建于1960年,培养了众多的评剧表演和评剧音乐人才。现有中国戏剧梅花奖、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惠民任地方戏曲系主任,张宝学任副主任。有评剧名家花玉兰、小白菜(李忠)、王小楼、喜彩雯、新艳琴、余少海等评剧教师任教,后有马泰、花淑兰、谷文月、刘萍、李维铨、戴月琴、马惠民、周连生、赵丹红、于俊海、高闯、恒红、王金章、马新茹等评剧表演艺术家和教师在校任教。为了文化大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院与德云社(郭德纲)合办相声专业,高峰、史爱东、杨旭等教师任教;2012年增设了曲艺专业,王树才、李桂芝、果振标、宋民强等教师来校任教。地方戏曲系立足实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评剧、曲艺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评剧表演专业,运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有一定文化、理论水平的,有较高专业技能的评剧实用型人才。如:荣获首届全国戏剧表演“梅花奖”、“金唱片奖”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中央电视台的导演王鲜平,荣获文化部“金狮编剧奖”的于俊海,荣获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的郑岚,荣获上海戏剧“白玉兰配角奖”的于海泉、王婧,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程成,国家一级演员王全友、恒红、王平等。以及王丽京、邹海群、赵震、张旭光、张琪、张超群、董伟等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
戏曲表演(评剧表演、评剧音乐)
培养目标:
依据全国各大艺术院团及相关行业对评剧表演、评剧演奏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养有志于传承评剧艺术,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知识,掌握评剧表演、评剧音乐的高等职业技能和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胜任评剧艺术表演团体及相关领域的职业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评剧表演专业方向:评剧剧目、毯腿功、戏曲身训、艺术概论、戏曲角色创造课、话剧表演、民族民间舞(藏、蒙、维、东北秧歌)。
评剧音乐专业方向:乐理课、曲牌课、评剧唱腔、音乐基功、艺术概论、评剧作品赏析。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写作、就业指导。
实训课:排戏、演出、观摩与讲座等。
河北梆子专业(与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合作办学)
梆子腔是中国戏曲音乐中主要声腔之一,是最早运用板腔体式的声腔。河北梆子是梆子腔的一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剧种,在京、津两地产生巨大影响,流布于京、津、冀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区。其剧目和声腔、演唱与表演技艺对众多戏曲剧种、曲艺曲种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河北梆子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京(北京)梆子”“卫(天津)梆子”“直隶(河北)梆子”三大流派。“京梆子”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河北梆子流派,系由明末清初晋京献艺的山陕梆子衍变、发展,逐渐京化而形成于北京,代表人物李桂云。其唱腔集高亢激昂与细腻委婉于一体,表现力丰富,擅演悲剧。由于所处环境及观众群的不同,“京梆子”较之“卫梆子”“直隶梆子”,在声腔音乐上,更加委婉细腻,在发声上更多的吸收科学发声方法,在表演上注重规范程式和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一唱一动皆发之于情。北京青年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60年,为北京市文化局直属主要艺术表演团体。1971年更名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戏曲表演(河北梆子表演、河北梆子音乐)
培养目标:
河北梆子专业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定向培养河北梆子艺术人才的专业,高职毕业后择优进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工作。
该专业依据全国各大艺术院团及相关行业对河北梆子表演、音乐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养有志于传承河北梆子艺术,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知识,掌握河北梆子表演、音乐的技能和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胜任河北梆子艺术表演团体及相关领域的职业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河北梆子表演专业课:河北梆子表演剧目课、戏曲毯腿基本功、戏曲把子功、身训基础课、中国戏曲史、剧目赏析、中国文化史等。
河北梆子音乐专业课:河北梆子音乐专业课、乐理、视唱练耳、河北梆子音乐基础、音乐简史等。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写作、就业指导。
实训课:排戏、演出、观摩与讲座等。
音乐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于1998年开设音乐专业,2003年正式成立音乐系。
音乐系一直秉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笃行“厚积薄发,艺鸣惊人”的系训精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音乐系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2012年在职专业教师3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2人,博士学历2人,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北京名师”1人,他(她)们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国际国内著名音乐学府。为了充实教学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学院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教授及演奏家韩国良、赵登营、于红梅、张诚心、徐阳、李岚松、袁源、李满龙、杨春林、石海彬等担任客座教授。
音乐系下设理论教研室、钢管弦教研室、民乐教研室、声乐教研室。开设音乐表演专业,包含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及合唱指挥两个专业方向。
音乐系自成立以来,高度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先后成立了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交响乐团,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
为了拓宽视野,加强国内外交流,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音乐系与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法国李斯特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面汲取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音乐系高职毕业生一部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北京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一部分同学顺利就业,有的在武警文工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等专业团体任职,有的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专业学科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屡屡获奖,尤其近年来在“文华奖”民族器乐大赛、中法咪哆杯钢琴、长笛大赛和全国声乐大赛中,我系师生都喜获大奖。
音乐表演(器乐演奏、声乐演唱)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与文化艺术发展和高职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科学、人文知识,并掌握音乐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专业艺术团体、院校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等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从事艺术普及、组织、策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赏析、民歌、和声、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创作、形体、台词表演、声乐表演、即兴伴奏等。
专业课:长笛、长号、大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司、钢琴、二胡、板胡、琵琶、古筝、三弦、唢呐、竹笛、笙、民族打击乐、西洋打击乐、美声、民族声乐、流行歌曲演唱。
专业选修课程:意大利语语音、戏曲、化妆、音乐营销、幼儿音乐教育法等课程等。
实训课:乐队合奏、合唱排练等。
舞蹈系
舞蹈系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专业系。学院于1982年开设舞蹈专业,2002年正式成立舞蹈系。
舞蹈系为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零距离”对接,从而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舞蹈人才。
舞蹈系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研究成果。先后创编了《笑济公》、《少年强》、《海峡情》、《茫、忙、盲》、《敦煌乐鼓》、《猎》、《暗香》、《放飞》、《山那边》等一批优秀教学剧目。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 “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舞蹈比赛、北京市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荣获了32个重要奖项。参加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启动仪式、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闭幕式)、2009年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演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还应邀赴德国、韩国、菲律宾、泰国、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活动。
舞蹈系依托学院综合艺术办学的优势,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形成了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使学生培养更具市场适用性;并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推荐就业工作,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用人关系,推荐就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逐步成为首都及各地方文艺团体和艺术培训中心的骨干力量。
舞蹈系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专业教师35人,硕士研究生7人,他(她)们先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艺术学府。为提高教学质量,舞蹈系还长期聘请沈元敏、赵铁春、高金荣等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来学院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舞蹈表演(中国舞)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行产学结合。为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单位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及普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乐理、舞蹈理论与欣赏、中国舞蹈史、现代舞蹈史、试唱练耳、音频剪辑、视频剪辑等。
专业课: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导技术技法、现代舞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
专业选修课:舞台美术与服装、音乐赏析、爵士舞和踢踏舞、瑜伽、摩登舞、戏剧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男班):健美操与街舞、拉丁舞、人物速写、美术。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大学语文、英语艺术概论、大学写作、计算机基础、艺术管理学。
实训课:排练、演出、观摩与讲座。
影视表演系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系成立于2011年3月,2011年开始招收影视表演专业(高职)学生。该系是学院根据社会对影视人才的需求和满足社会广大青少年对影视表演专业学习的渴求而新建的专业系。
影视表演系办学思想明确,即为社会培养有一定竞争实力、有较好创造力、有较强艺术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该专业将依托学院综合艺术院校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在系统开设表演专业课程同时,加大音乐、舞蹈、戏曲、播音、主持、钢琴、灯光、舞美、摄像等课程比例,使学生不仅能成为适应电影、电视、话剧舞台表演的艺术专门人才,而且还能成为适应社会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服务基层的艺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影视表演系现有在职专业教师8人,其中国家二级演员1人,硕士研究生1人,中级职教4人。
影视表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演员的全面能力。在使学生掌握观察生活、分析剧本、塑造人物形象、掌握创作手段、完成影视、戏剧表演工作的能力,并具备主持人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有舞蹈、戏曲、声乐等多门类艺术表现能力及人际交往、活动组织的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相应的艺术修养及影视传媒专业理论基础、适应电影、电视、话剧舞台的表演及相关艺术门类的专门人才。
学制:
全日制三年
课程设置:
专业课:表演艺术与技巧、台词、语言艺术与技巧、形体语言艺术、声乐艺术、主持艺术与技巧。
专业基础课:中外文学赏析、中外戏剧电影史、影视作品视听与赏析、导演专业基础、戏曲表演基础、艺术管理与营销、艺术概论。
实训课:排戏、演出、观摩与讲座等。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https://www.mshao.com/art/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