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对高考梦工厂趋之若鹜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12月3日,参考消息)
能进入一所全国知名的高校是多少人的梦想,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是所有学子的必经之路。时至今日,以成绩作为录取标准的现状在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后仍然未曾改变,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其原因之一,是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中国式父母为了孩子不惜重金购买“天价房”、辞去“体面工作”日夜守候,不惜牺牲一切,只求有朝一日孩子能够成功。这种单纯的把成功理解为考上好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的观念是狭隘的、片面的,很多时候家长也是无奈之举。
另一重要原因,是教育及各项社会资源的匮乏和分配不均衡。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众多社会的公共资源都需要通过各种竞争手段获得,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够在几亿人中脱颖而出,抓住社会资源中的相对优质的那部分,避免成为分配不均中的弱势群体,就成了家长和孩子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各种培训班、造梦工厂、机械式重复成了制胜法则。
同时,也是陈旧教育体制的弊端。考试制度仍然是我国现行教育的束缚,应试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创造性,使孩子们成了学习的机器。但不得不说,在此种方法的教育之下,部分学生的确抢占到了优势教育资源。体制、机制不变化,唯高分论英雄的状况很难改变。
教育体制不变,家长的观念就很难变化,空喊减负的结果会让学校越做越隐蔽、家长越来越忙、学生越学越累。(作者:尉鹏)
原标题:对“高考梦工厂”趋之若鹜的根源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