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办高校将分"营利""非营利"非营利可获更多扶持
江苏民办高校将分为营利、非营利两类,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根据民办高校的不同定位,江苏将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具体的分类办法今年制订。
来自江苏省教育厅的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各类民办高校54所,在校生40万人。规模在全国各省中处于前列。
据介绍,我省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有很多种,有的大股东是私人老板、有的是大的公司集团、有的是公办高校、有的是公办高校的校友会、还有的是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主体的不同带来了各个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千差万别。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等费用后,出资人才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投资主体把民办高校当成了“摇钱树”,“公益性”徒有虚名。
“一些民办学校学费收缴后先提走30%甚至更多,而不是先考虑建实验室需要多少钱、学科建设需要多少钱。”南京一所民办高校副院长告诉记者,在此情况下,学校发展只能“就米下锅”,办学质量大打折扣,在总的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招生陷入困境。于是,他们呼吁政府落实相关规定中明确的条款,如“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待遇”,对他们加大投入,进行政策扶持等。
“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是基于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而设计的。”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赵凯雷表示,在落实这些政策前,必须先将营利的民办高校分出来,避免打击真正公益性办学的投资人的积极性。
据介绍,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是指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继续投入教育,形成的资产归学校法人所有;“营利性民办学校”是指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形成的资产归举办者所有,学校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人士表示,在制订分类管理办法时,我省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民办高校选择“非营利”。
定位“营利”需要“实力”
“非营利”将面临更严监管
“我们肯定选择‘非营利’。”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副院长程明山说,自办学以来,该校就不以营利为目的,分类管理后,更不会选择“营利”。
他介绍,民办高校不管招来多少学生,一分钱补贴都没有,公办高校每招收一个学生,政府就会给1万元左右补贴;出国进修,公办高校每年都有教育主管部门分配下来的出国进修名额,民办高校的老师则一个没有;科研项目的申请,民办高校的老师说起来也可以申报,但是在具体申报时难度非常大。“分类管理后,‘非营利’民办高校在这些方面如果能切实享受公办高校的同等的待遇,对学校的发展将非常有利。”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缪玉溶也表示,学校会选择“非营利”。“学校一直坚持公益性,办学结余全部投入学校的发展。如果还能获得教育部门的生均补贴等财政支持,老师的待遇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会改善,办学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等都会得到提升。”
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副院长陈鹏飞表示,要看主管部门对“营利”和“非营利”具体怎么界定后才能进行定位和选择。
南京一所民办独立学院院长认为,选择定位于“营利”的民办高校需要非常强的实力,首先其办学必须已经受到社会认可,不愁招不到人,其次,今后投资方还要舍得投入,以弥补“学费收入与‘非营利’高校相当,却没有财政支持”的短腿。
“营利学校可以办得很好,非营利学校也不一定全部受欢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叶忠说,营利、非营利只是民办高校的两种类型,没有好坏之分,社会不应歧视定位“营利”的民办高校。不过,他同时提醒,定位“非营利”后,主管部门应对其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以确保政府的经费全部用于学校的发展。(记者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