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有无技巧?听学生、家长、老师谈经验
1反思自身,定位目标
报志愿,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进入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学习一个什么样的专业,未来有可能从事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这都是在报志愿之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报志愿之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对自身进行一次客观的反思,为今后的人生做一次理性的规划——你的性格适合学习和从事什么领域,你的兴趣在什么方向,什么行业更能充分发挥你的特长优势,你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哪些期待和追求?
在埋头苦读的这十几年里,如果孩子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的内心,那么现在是时候了,冷静地分析和规划自己未来的道路,给自己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是某一所大学某一个专业,可以是某一类行业,某一个领域。
解疑释惑
听家长的,还是尊重孩子意愿?
有些家长武断地帮孩子确定一些热门专业比如法律、金融等,觉得以后容易找工作,却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孩子学了一个根本不喜欢或不适合的专业,因而缺乏目标,徒费时光,到毕业时并没有掌握多少有用的知识,找工作自然就困难重重。要知道,大学所拥有的资源往往需要自主学习才能获得,只有主动自愿地去探索,你才能收获更多。像中学一样按部就班的上课、写作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考入大学的时候,大家起点都差不多,毕业找工作时状态却千差万别。
去年参加高考的马子孟,她的家长本来希望能帮她选一个轻松一点的专业,但她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临床医生,最终家长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上了医学院。同样去年高中毕业的冯时,喜欢机械并且动手能力较强,不喜欢研究型的专业,因此所填报的志愿全部都是与机械有关的专业。如今,他们在大学里都感觉如鱼得水,学习主动性强,所学的学科也感觉不那么吃力,并且除了认真上课,他们都会去主动学习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冯时说:“光听课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
在确定某个目标的时候,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这个领域的各种信息,不要想当然地去追求某些热门领域,它不一定是适合你的,也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2收集信息,知己知彼
在确定方向之后,就要开始筛选学校和专业,市一中负责志愿填报的马瑞华老师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对目标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了解。
马瑞华建议,考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实地去看一看,或者通过亲朋好友侧面了解学校的校风、校史、办学特色、优势学科。马子孟从初中就开始在网上搜索医学院的信息,很早就确定了目标,而她的父母也在她高三期间开始着手做报志愿的准备。他们通过网络查找学校的排名、专业的排名,了解学校的历史、特色和优势所在,马子孟的父亲说,我们比较看重学校的氛围是否开放,主张孩子的学习时光应该感到轻松愉悦。
还可以通过一些学校举办的面对面咨询活动,去了解学校招生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有些学校对学生身体状况有明确要求,需要通过体检才能录取,学生需要明确把握自身身体状况,避免因为身体原因被退档;有些学校明确表示会在一些专业中存在专业分差,甚至一些学校只考虑考生志愿中的第一专业,马瑞华指出,对于这些具体要求,一定要特别重视,去年有的考生就是因为分数合适被学校提档,却不符合特殊要求被退档,从而错过第一批次其他平行志愿的录取时间。
解疑释惑
选城市、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报志愿的时候,总是先瞄准某些条件优越的地区、城市,或者某几所知名学府,然后再在其中寻找孩子有可能考上的专业;或者先确定一个十分热门的行业,再按照分数去找该专业孩子能考上的学校。马瑞华指出,这种做法一般是在考生具有比较大的分数优势时可以采用的。比如冯时,他的分数可以选择西安交通大学,也可以选择同济大学,但他更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也认为大都市的文化环境更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因此决定报考同济大学。
如果你的分数不占优势,不妨考虑选一个好专业。比如马子孟选择的学校,虽然并不是排名最拔尖的,所在城市也不是一线大城市,但是这所医学院却拥有百年校史,在网上各种医学院校排行榜上稳居前十,它还是国内为数不多被国外认可学历的医学院。这种选择往往比较讨巧,容易以一个相对较低的分数,上一个实际实力较强的专业。
马瑞华提醒家长,报志愿前还要了解目标学校、目标专业最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最低录取位次,即学生分数在全省排名多少最可能被该校该专业录取。“当时买了不少相关书籍,感觉位次有时比分数更准确,因为受考题难易影响,考试分数每年的起伏很大,但是学校录取的学生位次却大体比较稳定。因此根据孩子在全省排什么名次,基本就可以判断他能上哪个层次的学校。”冯时的妈妈道出自己的经验之谈。
3填报志愿,把握梯度
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填报,这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分考生志愿落空的现象,马瑞华指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平行志愿可以平行报、随便报。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都指出,平行志愿给了考生五次机会,应该好好把握这五次机会,确保有进有退,有冲有守。
解疑释惑
平行志愿怎么报?
前面一到两个志愿可以冲一冲,中间填报最稳妥和最中意的学校,最后要留两个志愿保底。以冯时的志愿为例,前两个志愿,他选择了最低录取排名高出自己排名七八百名和四五百名的学校,中间一个志愿填报最心仪的学校,后面两个保底志愿,选择了比自己的排名低一两千名的学校。冯时的妈妈说:“就算同为保底志愿,后两个志愿依然要有梯度,才能真正起到保底作用。”马子孟的第一批次志愿填报则相对比较平均,因为她感觉自己的第一个志愿比较有把握,但是去年偏偏出现了“意外”,第一志愿临床专业本硕连读落了空。幸好填了“服从分配”,被心仪学校成功录取,上了普通的临床专业。
马瑞华还特别提醒,提前批志愿填报要慎重。因为提前批是早于第一批次录取的。因此,如果提前批次中没有中意的学校,一定不要随便填。有些家长抱着不让志愿空置的想法,随便填报提前批志愿,结果被并不中意的学校录取,后悔莫及。
“服从分配”要不要填?
“服从分配”一直以来都是不少考生和家长的一块心病,填了,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不填,又害怕志愿落空。马瑞华强调,“服从分配”一定要填。因为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往往存在很大的分数差,有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远高于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所以很容易出现考生符合学校的提档线即最低录取分数线被投档,却达不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这种时候,如果你填了“服从分配”,学校会录取你并对你的专业进行调剂;而如果你“不服从分配”,则按规定你会被退档。而这时候,由于同一批次的其他平行志愿是同时进行录取的,一旦被退档,则意味着你将进入下一批次重新投档。也就是说,你的分数明明超过一本二本线,却只能被二本、三本甚至专科院校录取,那就损失大了。
另外,马瑞华还提醒,考生及家长请注意网上报名的时间,尽量不要卡在最后的截止时间进行填报。“往年也出现过,因为最后时间不够,或者网络拥堵而报不上志愿的情况。”马瑞华说。
高考已经结束,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另一次“大考”。如何填报志愿才能让孩子走进理想的高等学府?让我们听听往届学生、家长以及高中教师的经验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