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职专业目录有3变 —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
教育部近日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点击查看。新《目录》有哪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
新《目录》与现行《目录》相比,有什么变化?
负责人:新《目录》与现行《目录》相比,体系结构、专业划分、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现行《目录》结构为“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新《目录》调整为“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新增“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等4项内容,明确了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专业的关系。
新《目录》专业大类数量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如现行《目录》中“生化与药品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调整为“生物与化工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公安大类”、“法律大类”合并为“公安与司法大类”。
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9个。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行业大类有所增加。如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设置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大类,因此在《目录》的“交通运输大类”中增设了“邮政类”。二是适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如对应粮食、食品安全、健康服务业发展,增设了“粮食工业类”、“粮食储检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三是本科专业类有所调整。2012年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部分专业类,如“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目录》对应增设了“物流类”、“电子商务类”。
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8个,同时还首次列举了746个专业方向。
保留的专业主要是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和趋势,相对应的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就业面向明确、名称科学合理的专业。如种子生产与经营、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临床医学、国际商务等。
更名的专业主要是专业名称不够科学规范、不能完全体现专业内涵,或需根据相对应的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而调整的专业。如将“设施农业技术”更名为“设施农业与装备”;将“粉末冶金技术”更名为“金属精密成型技术”;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更名为“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将“新型纺织机电技术”更名为“纺织机电技术”等。
合并的专业主要是专业内涵相近、核心课程基本相同,或专业口径太窄的专业。如将“园艺技术”、“都市园艺”、“设施园艺工程”、“商品花卉”等合并为“园艺技术”;将“工程造价”、“国际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等合并为“工程造价”;将“钟表设计”、“眼镜设计”、“灯具设计与工艺”等合并为“产品艺术设计”。
取消的专业主要是相对应的产业为淘汰类、限制类的产业,且专业布点较少(连续三年没有布点)、招生规模过小,或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定位的专业。如森林采运工程、中西医结合、杂技表演、教育管理、幼儿园管理、劳教管理等。
新增的专业主要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交叉、新兴职业与技术进步需要的专业。如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互联网金融等专业。为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新增了“民族文化”专业类,新增了民族表演艺术、民族传统技艺等专业。
新《目录》有哪些主要特点?
负责人:主要有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录》主要根据产业分类进行专业划分,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林牧渔大类,设专业51个;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等8个专业大类,设专业295个;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11个专业大类,设专业401个。这样更加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新《目录》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对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点调整、增设了面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专业。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设置了“现代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技术”、“农村经营管理”、“动物医学”、“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专业,列举了“工业化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合作社经营管理”等专业方向。
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要求,将原“制造大类”更名为“装备制造大类”,增设“铁道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汽车制造”等专业类,设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智能产品开发”、“工业网络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等专业,列举了“航空产品3D打印”、“三网融合技术”、“智能家居开发”、“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方向。
围绕推进“互联网+”行动,设置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网络新闻与传播”、“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列举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网络数据分析应用”、“商务数据分析应用”、“车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方向。
适应现代服务业及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需要,设置“健康管理与促进”、“电子商务”、“物流”、“民族文化”、“文化服务”等专业类,设置了“互联网金融”、“移动商务”、“网络营销”、“品牌代理经营”、“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民族传统技艺”、“文化创意与策划”等专业,列举了“跨境电子商务”、“高级家政管理”、“小微企业管理”、“中医营养与食疗”、“中医健康管理”、“体检管理”、“用药指导”、“时尚有氧运动”、“SPA管理”等专业方向。
二是更加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新《目录》依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突出职业性和高等教育属性。
专业类别和专业划分按照职业岗位群与技术业务领域同一性划分,同时兼顾学科分类。如在调整材料与能源大类时,综合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关行业划分和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能源动力类”、“材料类”,设置“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同时,对片面追求专业名称高端,但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或取消,如“招商管理”、“教育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
三是更加强化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新《目录》在“专业名称”之后列举了“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这种列举明确了专业与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的关系,对于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明确和把握就业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是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新《目录》设置了“衔接中职专业”、“接续本科专业”条目,有643个专业列举了1279次共306个衔接中职专业,723个专业列举了1491次共344个接续本科专业,为职业院校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与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是更加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按照“宽窄结合、以宽为主”,“宽专业、窄方向”的原则,为促进专业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高校可自行设置非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的专业方向,这为高职院校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我们还对专业指导与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对不合格的专业点实行减少招生、专业整改、撤销专业点等退出机制。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