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发榜”时,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少考生一旦榜上有名,便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好好放松享受一下,补偿这些年“苦读”失去的一切。于是,课本、参考书、笔记统统弃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游戏机、娱乐项目。而一些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以及落榜的学生,却久久放松不下来,为前途未卜而感到焦虑和迷惘。
为此,心理专家指出,高考后考生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考试之中的心理调适同样重要,应把长假视为心理调整期。考生在此期间,应合理地转移和宣泄不良情绪,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调整状态,多和同学一起聚会、唱歌、运动等,但是切记不能把放松变成放纵,不能因为“疯狂”而导致悲剧;可以选择外出旅游,但是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出行,几个朋友结伴或者与父母一同出行比较安全;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此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或是到大学里熟悉环境,提前看看相关的专业书籍,早点实现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 准大学生”。
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而言,应该让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重新燃起奋发向上的热情,为下一阶段的人生之路做好规划。这时不妨与父母、老师一道坐下来,对自身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应试能力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积极为下一步决策做准备。考生还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做几个未来计划,比如复读、读取民办学校、出国留学、参加成人高考等,树立“ 条条大路通罗马”观念。
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念,对考上理想大学的考生,家长在高兴之余更要冷静对待,应适当地对孩子的兴奋度降降温,和孩子一起多了解大学尤其是大学的学习、生活状况,做好计划;还应该让孩子参与基本家务的训练,教会他们整理内务、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上大学后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家长切记不要过度埋怨孩子,可以让孩子的好朋友、尊敬的老师等较亲近、信服的人来劝导,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当然,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特别严重,应及时带他们看心理医生,以免出现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