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与专业介绍】:
上海美术学院
一、学院简介
上海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本科),她传承了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海派美术精神;1983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定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五十多年来,江泽民同志及国家、市委、市府领导多次到美院视察指导,勉励美院发扬“上海美专精神”,把学院建设成“艺术家的摇篮”,“真善美”的创造者、传播者。
美院现有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美术学、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9个专业(方向)和1个国家级示范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是上海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艺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陶瓷、玻璃、版画、数字艺术、综合材料、首饰、漆艺、织绣等工作室,承担美院的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5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60人。
学院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学、艺术理论),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两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一个教育部特色专业、一个上海市一流学科(美术学),一个上海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单位。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和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留学生培养、短期培训和交流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现有学生近2000人,其中本科生14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30余人。
新中国的上海美院不仅具有象吴大羽、张充仁、唐云、丁浩、张雪父、应野平、孟光等海派艺术家,还涌现出象章永浩、廖炯模、顾炳鑫、陈家泠等一批新时代海派杰出代表艺术家,并培养出了邱瑞敏、陈逸飞、施大畏、丁乙、马良等一大批海派美术家,而且美院依托上海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在人民大会堂、东方绿舟、陈毅广场、南京路下沉式广场等重大文化场所,都留下了美院师生的足迹。
近年来,学院提出与上海发展密切同步的“都市美院”建设目标,以城市公共艺术和国际当代美术为特色化发展方向,参与地方重大建设项目,打造国际品牌。在城市公共艺术方向,学院于1998年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学科概念,在2000年列为211重点学科建设,2009年创办了国内首家专业学术期刊《公共艺术》杂志,2012年建立国际公共艺术智库,2013年创办了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暨论坛,成为国际公共艺术领域的品牌奖项。在实践方面,学院主创设计的重大项目有: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世博会博物馆”总体设计,上海世博会一轴四馆的世博中心“公共艺术整体设计及实施”,中国第一个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总体设计及实施,上海自然博物馆科学绘画和媒体集成项目,上海轨道交通6、7、8、9、13号线的车站总体设计及70%的地铁壁画创作项目等。学院师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上海崇明、浙江玉环等地开展“地方重塑”为主题的实践项目。其中,规划设计的玉环县干江村、天台县张思村、松阳县吴弄村列入文化部、财政部、住建部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建设计划。
在国际当代美术方向,上海美术学院发挥上海的地域优势,在传播推广方面有较好的成绩。成功创办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成为中国当代绘画的展示传播平台,创建了与西方当代美术的对话机制,在美术交流传播方面,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基础。该奖是全国美展以外,由专业学院主办的、最具影响力的奖项。
面向未来,上海美术学院将充分利用国际化大都市的资源集聚效应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围绕上海实现世界核心城市的建设任务,以人才、作品、影响力三位一体的艺术产出为导向,打造吸纳国内外艺术创作和教育人才的平台,构建人才发现、素养教育、作品创作、市场运作、影响力提升的全流程艺术生产体系,把美术学院建成传播中华文明的人才培养源和文化策源地,以“深美中国”为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培养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并能反映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代新型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美术创作、研究和教学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介绍、主要课程
绘画(国画、油画、版画)
本专业包括国画、油画、版画三大门类,培养具有坚实绘画基础和美术创作能力的高级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以素描、速写、色彩为基础,依托雄厚的海派文化艺术,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艺术资源,开设各有侧重的课程:1. 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材料、创作);2. 油画(人物、风景、静物、材料、创作);3. 版画(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设计基础)等。
就业流向:学校、拍卖行、画廊、公司、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直研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学制:4年
雕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雕塑专业所需的相关理论,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城市雕塑、园林雕塑、装饰雕塑等公共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泥塑、雕塑创作、环境雕塑、现代雕塑、木雕、石雕、金属雕塑、综合材料雕塑制作以及中外美术史、技法理论、计算机美术设计等。
就业流向:学校、画院、设计院、公司、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直研等。
专业限制:色盲
学制:5年
美术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代美术发展和社会需要,有系统的美术史论知识,能从事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工作的通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史学史、专业英语、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市场学、艺术管理学、艺术传播、艺术展览与策划、书画鉴定等。
就业流向: 学校、博物馆、美术馆、出版社、杂志社、报社、拍卖行、画廊、上海书城、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直研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学制:4年
环境设计
本专业紧跟业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课程设置强调教学与课题实践相结合并根据学生自身特色及发展潜力培养具有室内外环境景观设计、展示艺术与空间设计、室内外陈设与装饰设计能力的专门人才,使之能在环境设计、教育、研发、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原理、室外环境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室内技术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环境装饰与陈设、陈列展示设计、展示形态语义学、家具设计、展示照明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等。
就业流向: 学校、公务员、事业单位、景观设计公司、装饰公司、会展公司、建筑规划设计院、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直研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学制:4年
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紧跟业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平面设计、传达设计人才和具有企业形象设计、广告传播设计、创意策划设计、图形语义设计、数字交互设计和网络信息平台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我们强调教学与课题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文化内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在设计、教育、研发、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工作。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插画与表现、传达记号学、字体与版式、网络交互技术、网络基础、手绘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与印刷学、专业理论等。
就业流向: 学校、公务员、事业单位、广告公司、设计公司、会展公司、电视台、动漫制作公司、网络公司、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直研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学制:4年
四、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1-66132139 021-66133637
学院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
学院网址:http://www.shfaedu.cn/
上海电影学院
一、学院简介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5日,现任院长为著名导演陈凯歌。上海电影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由著名导演谢晋担任院长的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历经20多年的创新发展和内涵建设,学院已成为中国最好的影视院校之一,其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四。
上海电影学院的成立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电影学院承载着重振和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及建设全国电影高峰的重要使命。
学院设有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与科技、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8个本科专业,2016年申报了戏剧影视导演、电影制作2个本科专业,未来还将申报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和录音艺术等相关本科专业,逐渐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各类在校生2500余人(含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
学院具有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成立了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上海市市级影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电视制作部,下设灯光摄影棚、虚拟数字摄影棚、数字放映厅、声音合成实验室、后期剪辑实验室、数字调色实验室、黑匣子排演厅和演播厅、录音棚等30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59人,包括著名导演陈凯歌、著名导演田壮壮、著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著名摄影师赵晓时。学院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一批知名优秀电影艺术家兼职任教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如建立Larry Kasanoff(Threshold娱乐集团的董事长及CEO)大师工作室,与英国著名后期制作公司Foundry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等。
学院以发掘“热爱并立志于从事电影事业”的高端人才,坚持跨学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融汇艺术与技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爱国情怀的电影人为使命,立志建设植根本土、引领前沿、创新世界的国际一流电影学院。
院长寄语:
我将会和师生一起共同学习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构制一个蓝图,使学院成为一个具有较大竞争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电影学院。培养出有奇思异想具有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具有人文情怀和理性悲悯的现代人,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中国电影人。
——陈凯歌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综合素质和艺术技能,使他们有能力拍摄出伟大的电影作品,有能力适应影视及新媒体等行业的不同工作岗位,有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导者。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团队,具有跨文化交流和交叉学科学习研究能力的复合型电影人才。
三、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表演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表演和影视艺术基础理论,掌握表演创作方法、表演技巧等基本技能,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的专业型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片段训练、表演多幕剧训练、表演理论、声乐与发声、形体课、中外代表性舞蹈、剧本创作、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表演大师研究等。
就业流向:电影、电视创作部门、演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及其它传媒艺术行业等。
专业限制:听力不正常。
其他要求:双目视力均应在5.0以上(经佩戴隐形眼镜矫正4.8以上,新视力表),无肢体畸形、纹身及皮肤病。
学 制:4年
影视摄影与制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摄影与影视制作基本理论,掌握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特效开发、电影制作等技能,熟悉影视制作的专业型职业摄影师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平面摄影、造型艺术构思、电影摄影机及曝光技巧、摄影技巧、电影摄影照明、高级电影照明技巧、电影摄影造型技术、电影数字影像制作、电影声音分析、电影剪辑、视觉效果创作、电影制作技巧、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等。
就业流向: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公司等影视媒体机构从事影视导演、影视摄影、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特效开发等相关工作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听力不正常。
其他要求:双目视力均应在5.0以上(经佩戴隐形眼镜矫正4.8以上,新视力表)。
学 制:4年
广播电视编导
本专业以人文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社会面向未来为目标、以国际先进电影学院的教学模式为各类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企事业单位的影视制作部门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和国际视野的影视创作与制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导演艺术、电影造型艺术、电影声音艺术、中外电影史、电视摄像、节目策划、编辑基础、剧本写作、纪录片理论与创作、电影美学、电影评论、电影作品分析、剧本分析等。
就业流向:各级各类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企事业机构与视听传播相关的部门、广告公司、媒体公司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听力不正常。
其他要求:双目视力均应在5.0以上(经佩戴隐形眼镜矫正4.8以上,新视力表)。
学 制:4年
艺术与科技
本专业培养在会展行业、广告行业、网络咨询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会展与广告创意、大型活动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设计、各类品牌视觉传达等工作的专业创意与设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经营发展和专业管理的创意设计管理人才以及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会展概论、会展策划、大型活动策划、会展实务、展示空间设计、展示材料与制作、虚拟会展、3DMAX设计与制作等。
就业流向:各大展览、会议、节庆、赛事、演出、主题公园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营销部门和会展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学 制:4年
三、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1-56331511、021-56331975、18717879029(黄老师)
学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149号第二教学楼
学院网址: http://www.sfa.shu.edu.cn/Default.aspx
微信号:上大影院学生会新浪微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