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进入倒计时,此时紧张的不只有考生,不少家长其实比孩子还紧张。面对高考,家长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市一中副校长胡建伟提出三点建议。
心态平和,为考生做榜样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无论考生还是家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纠结、紧张和迷茫等情绪。出现这些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但负面情绪如不能及时清除,势必影响考生备考。
家长要以平常心、理解心、激励心为考生做榜样,以放松的心情面对高考。孩子出现紧张、焦躁情绪,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应该恰当地给孩子提供发泄情绪的途径。
保持常态,别总聊高考
高考前,家庭成员的正常活动不要有太大的变动,家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刻意营造的家庭环境及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等特殊举动,只会让考生无所适从,徒增紧张感。当然,家长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避免夫妻吵架、邻里冲突等。
如果考生住校,平时家长不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考前尽量不要过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到学校探望,过度关注会给考生带来压力,引起心理波动。
此外,家长不要总跟孩子谈关于高考的内容。如果考生主动说,家长就多从正面去鼓励;如果考生不想说,家长要学会忍耐、沉默,可找一些轻松的话题,用拍肩、拥抱等肢体语言,传递相信孩子的信号。
如果考生的复习不在状态,家长要多理解、多包容,不要过分担心,不要把“复习”“抓紧”等词语挂在嘴上,多倾听考生的心声,给考生一个轻松的环境。
尊重考生,送考不停留
随着考期一天天临近,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吃好,顿顿山珍海味,面对丰盛的食物,考生却往往难以下咽。最好的做法是一日三餐不做大的变动。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考生外出就餐,防止患上胃肠疾病。
高考前,需要家长做什么,考生一般会主动提出来,家长尽力而为就行,不要事无巨细、随意代劳。如备考措施、熟悉考场、选择交通工具等,放手让考生去做,家长只做必要的提醒和援助即可。考前,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情绪的“镇静剂”“安慰剂”,考生反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一定要尊重考生的意愿。如果考生需要家长送考,家长要提前规划好线路、看好考点,不要因为突发状况耽误送考。需要提醒的是,家长送到就走,不过多逗留,不说太多鼓励性的话语。
如果考场离家较远,中午需要休息,家长可以考虑“高考房”,但必须和考生沟通,并慎重选择,因为临时改变环境,对考生的正常发挥不利。如果必须预订“高考房”,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其周边环境、卫生设施、就餐情况等,并注意让考生提前适应。(洛阳晚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施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