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报志愿时先选城市?地域问题是不是应该成为首选?
不久前,京东CEO刘强东在回自己的母校宿迁中学做演讲时,谈起了自己当年报志愿的情景。
刘强东表示,对自己来讲,上什么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去上学。他的的志愿只报了两个城市的学校,北京和上海。
“因为我坚信在那儿我可以站得更高,我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刘强东说。
报志愿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学校,还是优先选择专业,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将在本文(张雪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名师张雪峰手把手教你填报高考志愿》第三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自认为正确的选择方法。
我们在报考志愿时,要填写两个主要的内容: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那么在报考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学校,还是优先选择专业呢?
在我看来,既不能优先选择学校,也不能优先选择专业。
放在报考第一位的应该是地域,说白了就是你想让孩子去哪里读书。
1为什么优先选择城市?
中国有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风土人情都不一样,可以说学校的所在地,就是学生的第二故乡。
你有可能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就业,因为从各方面条件讲,这个城市是你最熟悉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刚刚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非常可能会考虑留在熟悉的城市,这种就业的地域性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黑龙江的高校,等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去黑龙江招聘的其实大多数都是黑龙江当地的企业。外地的企业基本上只会去黑龙江最好的几所高校招聘,其他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本地企业消化。
如果学生找工作的话,也会优先选择当地的企业,毕竟大四还有相应的课业需要完成,到外地实习,人生地不熟,在住宿和交通都不方便和熟悉的情况下,在外地的发展会相对难一些。
不同的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相关产业不相同,提供给毕业生的选择也不相同,相应的人文、饮食等都可能给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所以,地域的选择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比较推荐什么样的城市呢?
我觉得大家选择城市的时候主要看这几点:
1城市人口是不是正增长
人多就意味着各方面机会多。一个城市只有能够吸引人才在当地就业、创业、发展,这个城市才会有发展的希望。
选择一个人越来越少的地区或者城市,学生的将来也会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比如说,当你去一个地区当老师,这个地区人口越来越少,这样的话孩子就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少的话,你去当谁的老师啊?
当医生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城市人越来越少,病人就越来越少,搞不好你空学了一身手艺,但是没有用武之地啊。
所以,城市的人口增长曲线是报考之前应该看重的。
2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增速
在经济学的概念里,明确了各行各业的产业类别,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说白了,让你饿不死的,能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行业都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
中国正在稳步地往发达国家迈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刚刚超过整体GDP的50%。
在世界上GDP排名前20的国家当中,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第一产业比重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
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其第一产业仅占GDP的1%左右,第三产业要占到整个GDP的70%至80%,也就是说,中国的第三产业会迎来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期。
一个城市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高,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里不是说农业不重要,也不是说农业没有发展的必要。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
举几个例子,比如香港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这里是几乎没有第一产业,吃的、喝的、用的大多是从其他省份购买,第二产业仅占整个特别行政区生产总值的8%,第三产业占了92%。
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在去农业化、去工业化,你很难在现在的上海见到大片的农田。
在北京,2017年几乎没有雾霾,因为所有重污染的工厂都搬出了北京,从环境上的需要和发展上的需要来讲这都是必须的。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完成这个转型,这也是所有城市要走的一步。现在不走,将来也会走。
3交通是否便利
一个城市如果交通不便利,可能我们都没有去的欲望。
在中国新四大发明中,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就是高铁。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我依稀记得当年我坐两天火车回到我上学的城市的那种感觉。
自从有了高铁,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了。只要交通便利,东西就能卖得出去,景点也有人来看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京沪高铁的开通对山东曲阜的改变。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没有通高铁时我去做过讲座,去一趟非常麻烦,只能坐大巴来回。
现在就很方便,北京到曲阜高铁最快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只要交通便利,学生上学也不遭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保证。
2我对中国城市选择的建议
我把中国的城市分成了以下几种:
1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想去北上广深工作、生活的学生要注意的是,北上广深是否适合你。
我在北京已经十几年了,我见过太多太多的北漂,有的人可能就混出来了,比如说我;有的人可能已经回去了;有的人还在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
超一线城市机会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伴随着的是压力大、生活成本高。
什么样的人适合超一线城市呢?
我觉得,首先,得特别能吃苦。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工资很低,一个月只有2500元,当时讲一节课才100块钱,那个时候为了能够省点钱,我什么苦都吃过。
当年为了省房租,住在办公室,后来公司搬家,我还住在原来的办公室,舍不得花钱买床,就买了几块塑料泡沫垫在地上当床。我第一次租房子租在拆迁之前的六郎庄,跟别人合租,一个房间十多平方米,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双人床。
当时的家用电器只有一个电灯泡,手机在里面连信号都没有,整栋楼里面没有厕所,想上厕所,得去外面那种最古老的、砖砌的厕所里,灯也没有,踩到“地雷”很正常。
后来跟同事租了一个两居室,我睡在客厅,谁早起上班或者谁晚回来关门都能把我吵醒,我就没睡过懒觉。那个时候我自己过了来北京后的第一个生日,自己煮了碗方便面,打了个鸡蛋。
我暗下决心,这一天我永远要记得,以后不再吃这样的苦。就这样一步步奋斗到今天。有的人说:“张老师你火了是不是就轻松些了。”
说实话我火了以后,赚钱确实比以前容易多了,可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我深深地知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欢度节日,我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敲打这些文字。
我不想陪家人吗?也想!但是为了他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我得继续努力。所以你来北京的前提条件就是得特别能吃苦。要混日子,别来北京混。
你还得有梦想,而且不能是那种很简单的梦想。
比如我的愿望就是我要成为我们本科同学、高中同学中,混得最好的那一个。那我就一定要来北京,因为只有北京这种大城市才能实现我的这个梦想。
经常有女学生跟我说:“张老师,作为一个女人,我觉得我找个爱我的男人,生个可爱的宝宝,养条狗,就挺好。”
那么你就不要来北京,在一个二线城市考一个不错的大学,找个对象,这个愿望是很容易实现的。
当然人各有志,没有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不是没骨气,到大城市打拼的更不是傻,只不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一样,只要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2区域中心城市和副省会级别的非省会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是指武汉、成都、重庆、西安、沈阳,这些城市在相应的区域内,都是吸引力非常大的区域中心城市。
可以说除了中国的那些特大城市,在区域发展都是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
而副省会级城市中的非省会城市主要包括大连、青岛、厦门、宁波,除了宁波以外,这些城市比它们所在省份的省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要高。
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来自这些城市的人,因为城市发展水平比较好,有着极强的城市自豪感。
比如你会发现,在东北地区如果你有个大连的同学,他会告诉你,他家是大连的,他从来不说自己是辽宁的。著名影星黄渤,我们几乎都知道他是个青岛人,他出门也会说是青岛的,但是你很少听他说他是山东人。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苏州。苏州不是副省会级城市,但是经济体量要大于南京。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中国的另外一个排名,叫作“百强县”,你会发现,苏州下面的县都是百强县。
因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上海特别近,苏州虽然没有机场,但是去机场很方便,高铁站修了4个,这还不算下面的县修建的高铁站。苏州市的市委书记无一例外地都升成了省委书记,可见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城市中,有很多大学可以选择。
3其他城市
第三种,是普通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级城市;
第四种,是通高铁的二级城市;
第五种,是不通高铁也没有机场的二级城市。
我可以这样说,我的弟弟、妹妹,我宁可让他们读一个前面几种城市的二本、三本,也不愿意让他们去读后面几种城市的一本、二本。
为什么?就因为见识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因为我的受众比较多,黑粉也比较多,我就不在本书当中举具体例子了。
有兴趣的,尤其是条件比较好的朋友,可以到我说的这几种城市去看一看、感受一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跟你们说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