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2008年艺术类专业面向外省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一)学校概况
嘉应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大学,是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是全世界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在清朝时称为嘉应州,并于1924~1927年期间兴办了广东第一所地方大学---嘉应大学,学校故名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起源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经历数次跨越式发展,2000年3月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5月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专家组评定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12月又以良好等级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学校设江北校区、江南校区、梅州师范分院校区和医学院校区。四个校区均在市区范围内,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内楼宇林立,花团锦簇,绿树葱茏,环境优雅,是理想的读书治学之地。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系、2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24个研究所,开设37个本科专业,20多个专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381人,其中专任教师698人,有教授60人、副教授207人、讲师31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31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66人。目前聘请了13位来自美国、英国 、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同时还充分利用侨乡、文化之乡的优势,聘请了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华人协会会长潘毓刚,原中科院副院长王佛松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院士,著名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原中宣部长朱厚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著名作家韩素音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荣誉教授。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办学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041亩,校舍建筑面积39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90.94万元,拥有22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藏书129.02万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校园网现已覆盖到校本部的全部楼宇,校本部学生宿舍均可通过校园网共享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
学校先后四次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连续3年获得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先后三次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还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乡贤的关怀和支持。海内外乡贤捐建楼宇,捐赠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育基金和多项奖教奖学金,谱写了一曲内外合办、共建大学的动人乐章。学校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于1998年获批准招收留学生。近年来先后有来自美国、 英国、日本、阿根廷、印尼、泰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人来校学习。
学校已有94年的办学力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目前,嘉应学院正在实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校师生员工信心百倍,力争在建校100周年前(201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类型院校中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学——嘉应大学。
(二) 人才培养
嘉应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依法和以德治校,强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的办学宗旨。办学九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输送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的已成长为政坛精英,有的已成长为专家、学者,有的已成长为工商企业界的名人,还有一大批校友成长为普教系统的业务骨干,梅州市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中、小学校长不少出自我校。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创造性地与梅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梅州市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与总部在香港、深圳等地的多家大公司联合建立了定向人才培养基地,为众多学生提供了大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近四年来,所培养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和“挑战杯”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70人次,省级奖励309人次;先后共有150人考取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竞技体育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7项,省级竞赛奖113项。